已是傍晚时分,高原的阳光依旧耀眼,西藏军区某团三连官兵结束体能训练,稍作休息,便整队带到食堂就餐。
那天赶上加餐,自助餐盘里有七菜一汤,辣子鸡、土豆牛腩、清炒甘蓝等,主食区也多了几个品种:黑米馒头、蛋黄花卷……一看“颜值”便知,炊事员颇费心思。最抢眼的要数低脂蛋糕了,上等兵魏登科看着摆在自己眼前的蛋糕,越看越舍不得吃。
魏登科的父亲,20世纪90年代曾在部队当兵。那时,部队伙食还是“大锅饭”,一个班一张餐桌。班长不动筷子,其他人只能干坐着,由于饭菜定量供应,一些饭量大的战士有时会吃不饱。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队伙食得到很大改善,战士的餐桌早已面貌大变,今非昔比。今年初伙食标准调整,团领导把提升伙食保障质量摆上重要位置,详细调研官兵饮食需求,确保一日三餐均衡营养、合理膳食。三连司务长张晓辉反复征求几位连队主官意见后,发动各班班长收集整理了不少官兵的意见建议。
对照意见建议,炊事班决定把增长的伙食费,重点用在菜品更新、增加主食种类,又兼顾营养和热量均衡方面,为官兵提供既好吃美味,又关注“卡路里”的科学膳食。
“官兵们每天训练课目不同,一日三餐也有相应的热量计算标准,给伙食打上‘卡路里’标签,大家才能根据个人体质和训练强度补充所需营养。”三连指导员龚彪,主动给张晓辉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为此,炊事班精心制作“食物热量表”分发至各班,让大家了解各类食物所含“卡路里”指数,并根据当日训练强度,针对性地安排不同热量标准的菜品和主食。
在最新的伙食费标准和食物定量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动植物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应,增加了牛奶和水果的定量标准。那阵子,张晓辉带领炊事班战友网上查阅资料,尝试做出了“鲜虾牛奶烩西兰花”“元气鸡胸肉”“洋葱鱼肉丸”等低脂高蛋白的“时尚菜式”,广受战友欢迎。
伙食连接着战斗力。餐桌上的变化带来了军心士气的提升,官兵们人人为炊事班打call,为团里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的作风点赞。
“老爸当兵时,每顿饭都想吃到肉,而现在我更关心的是,每天的伙食营养是不是更均衡,是否更利于日常训练的热量供应。”魏登科笑着说,如今部队的伙食保障,实现了从坐等“大锅饭”到关注“卡路里”的跨越。这是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也是改革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