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家书,一封列兵王晨曦写给父亲王玉国的家书。
在成为列兵之前,王晨曦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曾悄悄改掉了父亲为他选定的军校志愿,走进西安一所地方大学读书。
王玉国是一名边防军人,驻守高原20年的他,与家人聚少离多。在王晨曦的童年记忆中,母亲含辛茹苦地撑起一个家,这让他的内心渐渐对父亲有了不满。时光荏苒,与军人父亲的疏离感,成为他心头隐隐的痛。
王晨曦渐渐长大了。大学毕业后,他却选择重走父亲的从军路,来到驻守高原的西部战区陆军某旅服役。入伍一年多,高原恶劣的环境磨砺了心智,也让王晨曦读懂了当年的父亲……于是便有了这封家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捧读这封家书,感受一个军人家庭的父子情深。
爸爸:
收到这封信的时候,请不要意外。其实,我一直在犹豫着要不要加上“亲爱的”三个字,直到落笔时想想还是作罢,字里行间的亲密似乎不适合我们。
就在刚刚,响铃18秒后语音提示“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您不接我的电话我并不意外,您总是很忙,我已经习惯了。下午,部队组织我们参观“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我突然感到有很多话想跟您说。
我们之间,好像很久没有推心置腹地谈过了。打开微信,您的名字一直被我“置顶”,可聊天记录里,除了您在我生日时送来的祝福,我们每次的聊天时间都是那么短暂。有一张合影一直珍藏在朋友圈,是我中学毕业那年你回家探亲时全家一起拍的。
爸爸,我们之间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般淡漠?我想,是从我“有一个军人父亲”的童年开始。
我有一个军人父亲,这在童年的小伙伴中,无疑是件值得炫耀的事。可是,我并不喜欢跟别人说起您。除了您休假那些日子,我的爸爸永远生活在电话里、一个很遥远的地方。一根电话线,维系着我们的感情。
从小到大,您参加过的家长会屈指可数,可您经常私底下向班主任打听我的学习成绩。您有时和妈妈商量要我报考哪所军校,因为您和所有父亲一样都望子成龙,希望我尽快成长,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高考成绩出来后,看着您在网上报名系统中填上某所军校的代码。想起小时候的聚少离多,我做出了这辈子最出格的一件事——修改志愿。
通知书送到家里的那一刻,您大发雷霆。那天我们大吵一架……您打了我,也关上了我们之间沟通的“心门”。
只是我们可能都忘了。小时候,我喜欢骑在您肩上,因为这样我才能够得到您的“八一”帽徽,好几次我偷偷把您带回家的军功章挂在胸前……在内心里,我一直为自己是高原军人的儿子而骄傲。
2017年大学毕业,我萌生了到部队锻炼的想法。瞒着您和妈妈,我毅然选择报名参军。临行前,您鼓励我好好干……可我分明感觉到,您有更多的话欲言又止。其实那天,我也有句话始终没能说出口:爸爸,也许你不懂我有多想走近您,这也是我选择走进军营的原因。
我如愿来到驻守高原的西部战区陆军某旅服役。穿上军装后,我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妈妈:“现在我和爸爸就是战友了。”在军营的每一天,我浑身都焕发全新的动力,那种感觉很奇妙。一想到当年的您,就坚守在我坚守的地方,我就觉得自己是和您在一起工作,干劲就特别足。
如今,成为一名高原军人的我,有个新发现:原来我和您那么像,我和您离得这样近。入伍一年多,高原的恶劣环境磨砺了心智,我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大男孩了。我开始慢慢理解您口中的“军令如山”,慢慢理解您所说的“没有国哪有家,自古男儿当报国。”
亲爱的爸爸,我想和您说声对不起。为我曾经怨恨您的岁月,为我曾经对您的不解。
我还想对您说一声:请原谅儿子当初的叛逆,不穿上这身军装,我永远无法理解您当年的选择和坚持。
儿子:王晨曦
2019.04.29
(魏宁邦、陈史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