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快乐广角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当青春与“战火硝烟”相遇


■曹秋寒

2018年5月,通过层层选拔、集训,我作为中国第6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的一名法语翻译,穿越一万三千公里实现了自己的维和梦。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这样评价:“马里是最危险的维和任务区。”这里,武装派别林立、暴恐袭击频发。

中国第6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大本营部署在联马团(联合国驻马里综合稳定特派团)东战区加奥超营内。中国工兵分队派出了一支35人的分遣队到梅纳卡地区,执行工程建设任务。

作为分遣队唯一的联络官,我负责着分遣队所有的对外联络工作,这让首次参加维和任务的我倍感“压力山大”。

梅纳卡地区相当于国内的地级市,人口大约两万人,是西非撒哈拉沙漠一个比较大的城市。这里蛰伏着好几个恐怖组织大本营,被称为东战区“最危险的地带”。

2018年9月4日凌晨,“轰”的一声巨响夹杂着清脆的金属炸裂声,惊醒了熟睡中的我。我下意识地快速穿戴好防护装具,冲向防空掩体,爆炸声又再次传来……

我们巡查后得知:梅纳卡营地民事区3间板房不幸被火箭弹命中,数名民事人员受伤,遇袭地距我分遣队营房仅有150米。

此后,梅纳卡营地的安全形势持续恶化,火箭弹袭击事件接踵而至!

12月,联马团通报:不明武装分子在梅纳卡营地东北方向集结后数次召开秘密会议,梅纳卡市区多次丢失木材、电线等物品。“种种可疑迹象绝非巧合,我推测近期恐怖分子很有可能再次对梅纳卡营地实施恐袭。”分遣队指挥员刘海军在安全形势分析会上说。

为有效锤炼每名官兵的应急处突能力,分遣队决定每天后半夜不定时组织安全防卫演练。在12月21日凌晨,刚结束安全防卫演练,疲倦的战友们正陆续回到宿舍休息。执勤哨兵下士王天均突然在对讲机中急促发出“火箭弹,进掩体”的指令。

瞬间,爆炸声传来,我迅速卧倒、穿戴好防护装具,利用数秒钟的炮火间隙,快速地冲向防空掩体。在我到达掩体后不足20秒时,爆炸声夹杂着一股强大的冲击波震动着地面,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此次袭击共有五枚火箭弹落入梅纳卡营地,最近的炸点离我们分遣队一班房屋仅15米,门窗墙体上留下百余个大小不一的弹痕。营区监控显示,那枚火箭弹爆炸前8秒,最后一名战友才进入掩体。“细思极恐”,如果分遣队没有每天组织安全防卫演练,如果那位战友稍有迟疑,后果不堪设想。

最令我刻骨铭心的一次袭击,发生在除夕的那天清晨。

5时40分,我正在前往尼日尔步兵营的路上。刹那间,熟悉的“飞哨声”由远及近传来,我立刻双臂垫胸卧倒在开阔的路面上,2秒后,爆炸声传来。伏贴地面的几分钟犹如几个小时那么漫长。当时的我,脑海里全是亲人与战友的身影。

事后发现,一枚火箭弹在尼日尔步兵营营部实体房爆炸。我真是个“幸运儿”!要不是在路上和几名友军“非洲式问候”了几分钟,我可能正好与那枚火箭弹“不期而遇”。

满身灰尘的我回到营区后,战友们边安慰边调侃:“恐怖分子可能知道我们今天过年,一大早就为我们放‘鞭炮’庆祝哩!”惊恐之余,我被战友们的乐观心态所感染,一下释然了很多,与战友们一起贴春联、准备年夜饭。

战乱导致贫穷。平时我们在营区外施工,常有衣衫褴褛的牧童骑着瘦弱的毛驴向我们比划着喝水、吃饭的手势。每次将水壶里的水分给他们,牧童总是如大旱逢甘霖般一饮而尽,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那一刻,我很想念祖国,“这个世界并不和平,只是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很庆幸我的青春五彩缤纷,我的祖国繁荣富强!”

维和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我也在不断成长。从第一次遇到恐袭时的慌乱到逐渐应对得沉着冷静;从陌生的特情处置到高效的上传下达;从沟通交流的“畏手畏脚”到如今的自信满满……

作为一名亲历战火的“马里蓝盔”,我的青春与“战火硝烟”相遇,我的梦想是“战乱不再、世界和平”。

(刘晓帅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