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搭建互信友谊通道

——目击中俄“海上联合-2019”军事演习联合援潜救生演练


■本报记者 李莞梅 通讯员 张弘赞 马 帅

正午时分,当小艇开始驶向远处时,库尔亚科夫·阿列克谢上校转过身来,对着中国救生船的方向,抬起右手,郑重地敬了一个礼。

阿列克谢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搜索救援局副局长,他刚刚参加完中俄“海上联合-2019”军事演习联合援潜救生演练,正乘小艇返回“别洛乌索夫”号救生船。

6个多小时前,青岛附近某海域,天光微开。“一艘俄罗斯潜艇受损后坐沉海底,命你部立即前往救援!”6时40分,中国海军综合援潜救生船海洋岛船接到演习联合导演部传来的指令,迅即搭载深潜救生艇赶赴潜艇“失事”海域,一场援潜救生演练,就此拉开帷幕。

海上救援,刻不容缓。海洋岛船在抵达潜艇“失事”海域附近后,迅速从左右两舷各吊放一部侧扫声呐,对水下进行细致搜索。一张张声图汇集到海洋岛船潜救指挥中心。一根细细的线段悬着所有人的心,在蓝色的屏幕上一圈圈刷新着。

援潜救生是世界难题。深邃的大海在给潜艇提供最佳隐蔽场所的同时,也为援救行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困难。参与侧扫声呐布放的班长刘永振说:“海底情况复杂,干扰非常多,要在茫茫大海找到一艘失事潜艇,并非易事。”

经过一番全力搜索,一直紧盯屏幕的声呐操纵员终于捕捉到了目标。经指挥所确认,这正是“失事”潜艇。海洋岛船启动了动力定位系统,仅用数分钟,便在“失事”潜艇上方海域附近布设完成救援作业场。

“吊放深潜救生艇!”7时40分许,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巨大的门架将深潜救生艇稳稳吊放入水。凭借图像声呐搜索和母船引导,救生艇顶着海流,缓缓驶向“失事”潜艇。

救生艇操纵员陈家璧曾多次参加国际援潜救生演习,但是实际转移外军艇员还是第一次。“水下作业环境复杂、对接程序繁琐。转移艇员时需要在海底打开舱门,危险性非常大。”陈家璧说。

10米、5米、3米……深潜救生艇一点一点向潜艇接近。在前视灯的照射下,操纵员小心地操纵救生艇沿潜艇甲板摸索前行。在指挥中心,空气仿佛凝固,中俄双方官兵都屏气凝神,静候那一刻到来。

“报告指挥员,救生艇开始对接。”操纵员请示指挥中心,指挥员杜长余回复了同意口令。救生艇与潜艇成功对接后,操纵员敲击舱壁,将前来援救的信息传递给艇内。不久,就传来了俄方艇员的回应。

按照演习计划,此时救生艇和潜艇应同时在对接口进行排水,以建立转移通道。但是,当中方救生艇排水完毕后,俄方“失事”潜艇却迟迟没有动静。

水下发生了什么情况?接下来怎么办?母船海洋岛号紧急同俄方“别洛乌索夫”号进行沟通,却得知其已经与潜艇失去了联系。

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指挥中心里,阿列克谢坐直了身子,紧张地看着中方指挥员杜长余同翻译在说着什么。

深海里,敲击、敲击……每一次敲击都像海浪一般重重地拍打在援救人员的心上。

经过双方的持续沟通,在做出一系列尝试和调整之后,“别洛乌索夫”号和潜艇之间的通信终于恢复了。

“排水完毕!”经过排水、均压等一系列动作,很快,转移通道成功建立。这是生命的通道,也是双方用信任搭建起的友谊通道。当俄方第一名艇员从转移通道出来后,陈家璧擦了擦汗津津的手心,紧紧握住了他伸过来的手。

“准备回收救生艇!”数分钟后,海面翻涌,深潜救生艇浮出水面,在浪花的簇拥下,驶向海洋岛船的船尾。当救生艇完成吊放回收,早已在一旁等待的随船医护人员迅速上前,对出艇俄方“获救”艇员进行细致检查。至11时03分,中方按照计划成功完成了实艇对接转移俄方艇员任务。

现场参与指挥的阿列克谢上校对中国同行的表现连声称赞:“中方援救和指挥人员都展现出了很好的专业精神和训练水平。”

当天下午,俄方“别洛乌索夫”号救生船按演习计划,与中方潜艇成功对接并转移艇员。19时许,中俄“海上联合-2019”军事演习联合援潜救生演练圆满结束。

中方援潜救生演练指挥员杜长余表示:“联合援潜救生演练,是此次演习的重点和亮点。两国海军在本次演练中实现对接转移艇员,这种生命与生命的联结和托付,体现了双方之间的高度互信,必将进一步提升两军友好关系。”

(本报青岛5月3日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