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组美国陆军第982空降战术摄影连的照片在网上现身,引起军迷关注。其实,不仅是美国陆军、空军,北约其他一些国家的军队也有战地摄影、摄像人员。在军种中成立、配属战斗摄像分队,这更新了人们对军队构成的传统认识,也使战地摄影、摄像所用器材再次进入人们视野。
那么,世界战争史上,都有哪些摄影、摄像器材曾活跃在各种战场?它们曾发挥过哪些作用?经过长期的演变,如今的它们在功能作用上又有哪些新的拓展、具备哪些新特点?
在战场最前沿,一名战士跳出战壕准备向敌人发起攻击。突然间,一枚子弹射中了他的头颅。就在这一瞬间,一个战地记者按下快门,把这悲壮的一幕永远定格了下来。
类似1936年西班牙内战时这样的一幕,在此后的很多战事中,还在发生着。但是再也没有哪一次比这次更令人震撼。这张照片以《西班牙战士》《战场的殉难者》《阵亡的瞬间》为标题见诸报端,立刻震惊了世界,掀起新一轮反战浪潮。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罗伯特·卡帕曾说:“照相机本身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
从这种意义上讲,战地影像器材本身也是一种“武器”,既可以帮助军人认清敌我形势,又可以让人类多一双观察战争的眼睛。
精准射击的助手
战果认定的依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子弹价格十分昂贵。为提高空对空作战时飞行员的射击水平,英国相机生产商桑顿匹克发明了照相机枪。训练时扣动枪上的扳机,通过所拍照片就可以判断射击是否精准。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相机嵌入战争的程度越来越深。无论是军事训练、敌我侦察,还是新闻记录,它们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总的来看,由于一战时期的相机功能有限,现存的那个时期的照片,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无法与二战时期的照片相比。
1913年,徕兹公司的工程师奥斯卡·巴纳克,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发明了用35毫米电影胶片拍摄的徕卡相机。这种相机体积小巧且使用方便,拍出来的照片质量也不错。
I型徕卡相机在二战前后生产了几千台。期间,诸如卡蒂埃·布列松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摄影师,用徕卡相机拍出了大量惊世骇俗的作品。罗伯特·卡帕的那句话至今为战地记者奉为圭臬:“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战场不够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空军广泛使用“罗伯特”相机。说到“罗伯特”,就很难不去提及它的特点:小巧、坚固、方便连拍等。它似乎就是为了适应战场而生,后来也的确成了德国空军的“爱宠”。那时,德国空军对于战果认定极为严苛,在战机没有僚机或者副驾驶在场的情况下,战果判定的依据主要是照片。如果没有安装摄影枪或胶卷用尽时,飞行员有时甚至会主动放弃攻击。
间谍特工的装备
获取情报的利器
在电影《珍珠港》中,一台装在手提箱里的间谍相机拍下了当时美军停泊在港口的战舰情况,这些情报后来直接服务于日军对珍珠港的空袭。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间谍特工配备的往往是最为精良的情报装备。间谍相机,就是其中之一。
1927年,安仕高公司发明了一款使用胶片的迷你相机。随后,各种各样的间谍相机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苏联的捷尼特F-21相机。这种相机在其外壳关闭之后,依然可以从侧面拍摄照片。
这些间谍相机的外形多种多样,有公文包相机、香烟盒相机、西装纽扣相机、拐杖相机、戒指相机等,不胜枚举。
进入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情报活动达到顶峰。此时克格勃为特工发明了一款名为“光钳”的手枪形长焦镜头相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作为工业产业间谍工具被大量使用,直至更先进的间谍相机出现,才退出历史舞台。
时至今日,随着科技发展,人们收集情报信息有了更加先进的方法,先前的间谍相机已经难觅踪迹。但在一些领域,为了避开针对电子设备的防御手段,敌对双方依然会采用胶片相机这种比较原始的方式收集情报信息。
俯视地面的眼睛
深空摄影的标配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50年代,冷战的局面逐渐形成。为进一步加强情报收集工作,美军启动了高空无人机计划,准备在更高处侦察苏联的一举一动。
在二战中受雇于柯达公司的照相侦察专家理查德·莱亨告诉美军,高度是成功进行越境空中侦察的关键,如果美军的侦察机可以携带高分辨率的镜头,在20000米以上的高空执行任务,就可不用担心米格-17或是防空火炮的威胁。
这是人类向深空摄影迈出的重要一步,尽管它的目的并不那么纯粹。
1957年至1975年间,美苏在研发人造卫星、实施载人航天和人类登月工程等领域进行了激烈竞争。1969年,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成功。除了那句“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之外,他还用哈苏相机拍摄了一张照片,验证了其性能。
阿波罗11号之后,美国宇航局使用过的哈苏相机还有ELS、203S、205TCC等,这些都是为太空任务而设计。
随着冷战结束,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相机的概念得到不断拓展,军用民用的界限渐渐模糊。
2018年,为人类拍摄了无数深空照片的哈勃望远镜在服役28年后退役,进入“安全模式”。
这一年,美国宇航局为国际空间站购买了53台尼康D5数码相机。
特种作战的帮手
全程开火的武器
进入21世纪,相机迎来重大技术变革。经过20多年的发展,数码相机技术更加成熟,这使得活跃了70多年的胶片相机几乎一夜之间退出了历史舞台。
2011年,在夜色掩护下,美军海豹突击队六队悄悄潜入拉登位于阿伯塔巴德的住所,迅速完成任务。这其中,就有陆战队员使用夜视仪的功劳。
特战队员面临的作战环境比较复杂,这就要求侦察所用的相机必须达到很高标准。美军海豹突击队曾配发过一款名为尼康RS的单反相机,它具备了祼机可在100米水下工作的能力,而且能够全天候使用。
不仅美国陆军有战术摄影连、空军有战斗摄像中队,北约国家军队也有战斗摄像人员负责图像及视频采集等任务。2017年末,芬兰也曾公开招募过战地摄影师。
这些人员无论男女都经过一定军事化训练,必要时可以与部队士兵一起行动。他们的任务就是用视频和照片自始至终地记录行动过程,以便积蓄“弹药”,帮助军队在今后的战场和舆论场同时打赢“两场战争”。
本版投稿邮箱:jfjbbqdg@163.com
图①:捷尼特F-21相机;图②:Robot相机;图③:哈苏航空相机;图④:I型徕卡相机;图⑤:NASA 尼康D5相机;图⑥:柯达口袋相机。唐 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