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2日发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在国新办当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共建“一带一路”有关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首届高峰论坛成果全部完成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组长肖渭明说,2017年5月召开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279项具体成果,已全部按计划进度完成,其中有的成果转入常态化工作,将持续推进。“向第一届高峰论坛与会各方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为第二届高峰论坛的成功召开奠定坚实基础。”他说。
肖渭明说,首届高峰论坛成果完成情况有五方面特点。第一,深化合作共识,政策沟通取得新成效。中国与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首届高峰论坛期间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已经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和联络办公室正式成立。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挂牌运行,“一带一路”官网对外宣介能力有效提升。
第二,聚焦重点项目,促进设施互联互通。近两年推动实施了一批交通、能源、水资源等基础设施领域合作,雅万高铁、科伦坡港口城、匈塞铁路、越南河内轻轨2号线等多个项目获得融资支持。中国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国、波兰签署的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有序落实。
第三,扩大产业投资,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标准、计量、海关、检验检疫等软联通合作不断深化。
第四,加强资金支持,资金融通更加多元化。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会员已达100多家,38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有力支持了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合作、产能合作和金融合作,丝路基金完成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
第五,密切人文交流,民心相通更趋紧密。与沿线国家文化、媒体、绿色环保等领域合作持续深化。
共建“一带一路”造福中国和世界
肖渭明说,对中国来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管总规划;对世界来讲,提供了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公共平台,是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肖渭明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扩大了服务业开放,基本放开了制造业,放宽农业和能源资源领域的准入,深化了投融资、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修订了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两个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营商环境水平大大提升。
从对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格局的贡献看,肖渭明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实践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共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思路、中国方案。”他说。
商务部综合司巡视员宋立洪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要做优做精重大经贸合作项目,推动实施更多惠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对外援助民生工程,开展更多贸易投资促进活动,加快发展“丝路电商”,与更多有意愿的国家商建自由贸易区,推动形成“一带一路”大市场。
七个“之路”折射“一带一路”发展前景
报告进一步明确,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和廉洁之路。
肖渭明说,建设和平之路,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争端解决机制和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坚决反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
建设繁荣之路,愿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网络,扩大双多边投资贸易规模,深化产业合作。
建设开放之路,愿与世界各国共同支持、维护和加强基于规则的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共建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
建设绿色之路,愿与世界各国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建设创新之路,愿与世界各国共建国家级联合科研平台,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人文交流机制,加强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设文明之路,愿与世界各国深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媒体、旅游等领域合作,继续向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建设廉洁之路,愿与世界各国共同加强对“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打造廉洁高效的现代营商环境。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安蓓、王雨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