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敢于挑战“硬核”阅读


■袁 帅 段更强

第24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有人调侃说,这个关于“读书”的节日,已经成了反思“不读书”的节日。从某种程度上说,的确如此:对于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每天都是“读书日”;相反,一年到头也读不了几本书的人,再重视“读书日”也意义不大。

然而,一年到头也读不了几本书的人,或许每天也在“阅读”:有人订阅的微信公众号,达几十上百个;有人关注的微博账号,有数百个之多;有人是各大门户网站、论坛、贴吧的忠实用户;还有的更加“佛系”,手机推送什么就读什么,随手刷出什么就看什么……

诚然,数字化阅读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但当我们在芜杂的信息中流连忘返时,有限的阅读时间就会被零落的片段充斥,沉潜的体悟探索就会被短暂的快感冲淡。正如作家王蒙所担忧的,“浅层次阅读会不会从此代替专心致志、费点劲儿的思考”,从而导致我们看似读了很多,实则收获有限;看似无所不知,实则无一精通;甚至读得愈多,内心愈惶惑、情绪愈焦虑……

其实,“浅阅读”不是数字化阅读的唯一选项,毕竟,互联网也能提供“深阅读”的内容,只不过人们往往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倾向于选择“浅阅读”而已。换句话说,即便身处“浅阅读”的时代,也有选择“深阅读”的权力。

现在有个流行词叫“硬核”,用以形容“专业化、门槛高”的事物,或者“极专注、极热衷”的人物,或者“与众不同、令人震撼”的行为。那么,“硬核”这个词能否用在阅读上呢?如果可以,什么才算是“硬核”阅读呢?

从内容上看,应当是某一领域的权威书籍、广为认可的经典原著,是成体系的知识、有深度的理论。像《资本论》《战争论》这样的“大部头”,如果能“啃”下来,自然算是“硬核”阅读。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如果在这些领域进行“硬核”阅读,就如同与伟人和智者对话,能让思维变得敏捷,让心灵变得崇高,让精神变得富有。

从方法上看,应当是循序渐进、刨根究底、循环往复的阅读,因此,也应当是比较辛苦、比较吃力、比较麻烦的阅读。但是,获得知识就如获得物质成果一样,不入深山不得猛兽,不入深海不得蛟龙。通过“硬核”阅读,建立个性化的知识谱系,读过的书就会一直“活”在你的生命里,成为你探索与理解世界的工具。

有人说:“我要是爱读书,就不会选择来当兵了。” 若持此种看法,恐怕是对军人这个职业存在误解。当以武器装备为主导的硬实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军人的文化素质等软实力就成了关键因素, 胜利总是偏爱“学习型”军队。如果搞不懂这一点,就可能在走上未来战场之时,“像没有文化的工人无法从事第三次浪潮工业生产一样,不知何去何从”。

也有官兵认为:“每天那么忙,哪有时间读书?”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指挥打仗忙不忙?但就是在那种情况下,他能做到在吃饭、开会甚至上厕所的时间间隙,抓起书就看。他在延安时曾说: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有了这样的认知,即使再忙,其奈阅读何?

提倡“硬核”阅读,就是要提醒大家,即便做不到古人那样发愤忘食、皓首穷经地读书,也应当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独善其身”,不断提升阅读的品位和品质,提高与强军兴军相适应的能力素质。如此,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挑起重担、不负重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