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未来前景,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是一扇很好的窗口。
建设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举办首届进口博览会,吸引全国首家外商独资新能源汽车项目,首家外商独资医院和金融类投资性公司落地,城市GDP总量率先突破3万亿元,以不到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全国近1/10的财政总收入……
根据党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和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上海正在全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一系列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措施、高标准的城市治理实践,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创造高品质生活。
“闯”,重大改革试点为高质量发展“探新路”
上海西郊,形如“四叶草”的国家会展中心熠熠生辉。二层步廊提档升级、保税仓库崭露头角、100座5G基站加紧建设……今年9月之前,国家会展中心所在的虹桥商务区将焕发新颜,迎接11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进博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好”。对内,持续完善硬件设施、提升配套服务,将企业商业展面积由27万平方米增加到30万平方米。对外,不断扩大“朋友圈”,路威酩轩(LVMH)、资生堂、庞巴迪等知名企业成为参展的“新面孔”。
进博会是上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上海市负责人说,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走到今天的。上海要按照党中央对上海发展的定位和要求,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积极为全国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
“闯”,首先体现在具有突破性的重大改革开放措施上。从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到2005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再到2013年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2014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2018年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领受设立科创板等三项新的重大任务,都是国家打好“上海牌”的生动实践。
“闯”,体现在先行先试和全国首创上。香格里拉集团驻店经理乌尔里希,最近在浦东的国际人才港拿到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前后仅花了5天时间,而以前至少需要22个工作日。“这样的办事体验太棒了。”
乌尔里希体验的“飞速”办证,来自上海在全国首创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通俗地说,就是面向企业和市民的所有政务服务都“进一网、能通办”。2018年以来,上海通过建立大数据中心,推动公共数据的汇聚、互联和共享,努力让企业和市民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目前,上海的“一网通办”平台已接入1339项政务服务事项,90%的网上办事事项实现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闯”,还体现在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上海是全国首个GDP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但GDP从来就不是衡量上海发展的唯一指标。在“两个面向”(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两个最”(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理念指引下,近年来上海通过建设“五大中心”、打响“四大品牌”,不断提升城市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进”,在经济密度、资源配置和创新策源上下功夫
春风和煦,水清岸绿。上海张江科学城的川杨河畔,一座充满未来感的“人工智能小岛”已崭露头角。小岛的“岛民”,既包括微软、IBM等跨国巨头,又有云从科技、小蚁科技等“独角兽”企业。
智能垃圾桶、智能路灯各司其职,服务机器人与无人接驳车穿梭其间……在张江集团董事长袁涛的构想中,人工智能岛既是人工智能技术企业的聚集地,又是一个巨大的、真实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成为张江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鲜活注脚。
高质量发展起源于突破性的改革开放部署,落脚于实打实的行动。着眼于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稳中求进、进中提质,上海正在一系列难点问题上攻坚闯关。
——在提高城市经济密度、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位于长江口的宝山,是上海传统的工业重镇。今年4月,日本机器人企业发那科宣布投资15亿元,在宝山建设新的“超级智能工厂”。在新一轮转型中,宝山盘活近2000亩低效工业用地,从白、红、黑、黄、灰各色废气“五龙飞舞”转向邮轮产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重大板块、生态环境“五龙腾飞”。
——在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上下功夫。前不久,位于上海自贸试验区金桥片区的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总部完成了一笔特殊交易:由沃尔沃中国总部负责签订采购协议,韩国工厂负责生产挖掘机,并直接从韩国装运上船运往万里之遥的非洲。这种称之为“离岸贸易”的新模式,打通了跨境结算的瓶颈,使得企业总部在中国,生意覆盖全球。
——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2018年1月,我国科学家宣布了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华华”的到来。一年后,还是在上海,“中中”“华华”的重要小伙伴,5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诞生。
像克隆猴一样,2019年以来上海的“硬核”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首张黑洞照片公布,上海天文台参与其中;全球首个行政区域5G网络在上海虹口建成并开始试用……
统计显示,2018年上海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创新策源能力”“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高频词。
“暖”,让城市的温度覆盖每个街角
高质量发展,最终是把发展的温暖传递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上海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正在积极推动百姓高品质生活的实现。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土地资源始终是最大的约束。2014年上海启动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目前累计完成减量43.4平方公里。这些“省下来”的土地,很大一部分被用在了城市绿色发展上。
统计显示,1949年,上海人均绿化面积仅有0.132平方米,相当于每人只有“一双鞋”。到了2018年,上海已经实现了每人“一间房”——人均绿化面积达到了8.2平方米。
不仅硬件设施更完善,配套服务也更加温馨。运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推荐等技术,今年5月上海将推出全新的“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涵盖新版养老地图、养老服务机构查询、养老政策智能搜索等主要功能。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包括养老体系和养老服务、幼儿托育和青少年教育、旧区改造和历史风貌保护、乡村振兴在内,“老小旧远”问题成为今年上海民生工作的聚焦点,浓缩着上海在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方面的一贯追求。
答时代之问,启未来之程。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让城市发展的“大图景”与千家万户的“小目标”交相辉映,申城上下正在书写一份无愧于新时代的“上海答卷”。
(据新华社上海4月20日电 记者季明、刘开雄、何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