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聚焦练兵备战的火热生活


■焦凡洪

战争文学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对战争对抗的艺术表现。和平时期,少了战争进程的直接对抗,这就为现实题材军事文学的创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现实题材军事文学要想打开新局面,就必须要围绕军队的主责主业下功夫。首要的,就是浓墨重彩地书写战争准备的过程。只有聚焦军队的主责主业,讴歌官兵的战斗精神,展现练兵备战的生活魅力,新时代军事文学的自身特色才会彰显,发展路径才会拓宽。

军队从来为打仗,军人生来为打赢,打仗与准备打仗构成了我军恒久的使命任务。所以,我军永远是一支听党指挥的战斗队。然而,当战场的硝烟散尽之后,在一些官兵的眼中,敌人已经无踪无影,枪上的瞄准镜里只剩了太平的光景。于是思战与忘战、研战与厌战、常备与懈备、武备与无备等,就成了处于和平环境的军队永远要面临的矛盾问题,这关乎着军队和国家的命运,也是文学需要呼唤和直面的重大课题。因此,描写和平背景下军人的生存状态和备战状态,就是军事文学创作的生命活力所在。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军的工作重心归正,主业职能归位,使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成为全军将士的共同追求与实践。备战打仗的激情使得火热的军营生活如冰河开裂般汹涌澎湃,这更为军事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题材和美学素质。军事文学创作应当及时而鲜活地反映军事斗争准备的生活状态,挖掘其中的思想意蕴、文化底蕴和战斗情韵,在增强独特魅力中提升自身的审美价值。

备战打仗的练兵实践也是以科学军事思想和先进军事理论为指导的,军事生活的精彩离不开理论的武装、思想的引领。实事求是地讲,一些现实题材军事文学作品对于这种思想智慧尚缺乏充分的自觉,亦缺少艺术的表达,这甚至成了制约军事文学创作质量提升的一个短板。主题的僵硬、理念的直露,使作品的意旨突兀;军事谋略的贫瘠、军事智慧的浅浮,令作品的思想苍白。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与战争准备是一种高端的政治艺术。那些革命战争文学之所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对我党我军精妙的战争战略艺术和战场战斗艺术的精湛描写。

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我军的改革带来了军事理论的巨大变革,它在吸纳传统兵学文化精髓、传承革命战争红色基因的基础上,着眼未来战争要求,推出了一批战争理论、战役理论、战术理论的新成果,新的战法、训法也应运而生。在这些智慧转化为战力的过程中,必然要冲破固有思维观念的定势和改变固有军事生活的惯性,使军事理论在军事实践的砥砺中绽放光芒。军事文学作品应当把这种军事斗争准备实践的思想魅力表现出来,把练兵打仗的战略战术表达出来,呈现出当代中国的兵学文化之美。

在和平年代里,军队的前进步伐既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同向,又有着自身的行为规范。备战意识的自省、临战状态的自律,决定了军队练兵备战的生活具有典型性,而这种典型性是在历史和社会的经纬中凸显的。备战打仗过程中最需要克服“和平积弊”,官兵要永远保持战斗员的本色也绝非易事。把平时当战时,将岗位作战位,在模拟的战场上体验未来战争,他们磨砺的不光是手中武器,还有精神利剑。他们需要战胜的对手不仅是敌人,还有自我。这就使得练兵备战的生活充满了有别于战争形态的繁复和驳杂。因此,军事文学创作不应就训练而写训练,就演习而写演习,使文学的场域促狭;更不能将严肃的军事生活“游戏化”“娱乐化”,使文学的旨趣庸俗化。它应以政治的、社会的视角解读校场上的硝烟,在历史的纵深里反映练兵备战生活的厚重,鞭辟入里地揭示现实矛盾斗争的实质,全方位地透视当代军营壮阔的战斗图景。

军营的主人公是广大官兵,军事生活的战斗魅力在于军人精神世界的雄浑壮丽。进入新时代,社会生活的开放性、自由性、舒适性程度越来越高,它与军营备战打仗生活的封闭性、紧张性、艰苦性的反差越来越大,这就注定了当代军人自踏上军旅的那一刻起,就要风雨兼程,接受前所未有的洗礼与考验。他们的思想将跨越艰难的高程,心灵将走过复杂的旅程,这种精神的“行军”是长期的,充满着艰难险阻。

当代官兵需要在各种社会思潮、价值判断的交汇和激荡中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核心价值和职业操守,这就要求军事文学创作的笔触既要潜入部队演兵场的前沿,更要探入指战员的内心,展现军人对美好精神和生活的向往,在表现练兵备战的滚滚铁流中揭示官兵的心灵世界和成长历程,塑造好新时代军人的崭新形象。

战争是锻造历史英雄的熔炉,练兵备战的生活同样是培育新时代英雄的沃土。现代战争的信息化,要求必须实现军事人员的现代化。我军的改革不仅进行了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的整体性、革命性重塑,而且创新了培塑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体制机制,营造了实现军事人员现代化的良好环境。在如火如荼的军事斗争准备中,一批前瞻型军事理论人才、尖端型军事科技人才、复合型指挥人才、智能型参谋人才、精英型作战人才等脱颖而出。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着“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标准要求。这就为我军的战斗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使在备战打仗实践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具有了崭新风貌。

过去,为了战争胜利在战场上浴血拼杀的军人是可歌可泣的。今天,为了胜战在改革中浴火重生的军人同样值得大书特书,关键是文学作品要表现出英雄人物的时代特征。这就需要军事文学进行创作理念、创作方法的“升级换代”。以新思维探知军事生活的新质地,以新语境讲述中国军人的新故事,以新手法塑造当代官兵的新形象;通过对练兵备战生活的“正面强攻”,展现我军向实现强军目标而奋勇进击的时代风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