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数年前,尘土飞扬的野训场上,旅长亲自考起了刚刚送学归队的下士吴涛。
50道题,对答如流,旅长频频点头。“最后一步,设备接电。报告首长,回答完毕!”吴涛把军姿拔得笔直,几乎是从胸腔里把这句话吼了出来……
全场鸦雀无声。旅长宣布:“年终发射专业考核第一名——吴涛!”
全场掌声雷动。吴涛会心一笑,又忽然感觉眼角有湿湿的液体,就像融入瀚海的水滴。
二
节假日里,不少人想加吴涛的微信,在他们看来,这位能够得到全旅认可的“技术大拿”,必定会有一些“成功秘籍”。加个微信讨教一二,业余时间看看他的“朋友圈”,也算是为进步走个捷径。
而吴涛一句话让人大跌眼镜:“我连微信号都没有,哪里来的‘朋友圈’!”
这一点也不奇怪。某型号设备系统需要密钥卡作为上机依据,吴涛一个月刷坏十几张,按他的话说:“有时我也想玩玩手机,可每次打开手机不到5分钟,就又开始想设备了。”
“虽然不玩微信,但有时候,我还是会看一些视频——导弹发射的震撼场面,啥时候想起来,都热血沸腾!”看看,话没说三句,又聊到导弹上了。
“我在部队已经干了13年,大大小小任务都参加过,只要是发射任务,我百分百到场检查,尤其是那发射按钮——别人当个兵几年都不一定能摸上一次,我按那个,真跟你们按遥控器似的!”一说到导弹,吴涛立刻兴奋起来。吴涛把手用力一按:“就这一下——轰!我这么说你明白吧?这可比打游戏刷‘朋友圈’有意思多了!”
三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睡到一半的吴涛起来,他要再去检查一遍发射车,哪怕是今晚技术员已信誓旦旦地保证:“老吴,你放心,没问题!”
什么叫“你放心”,怎么才算“没问题”?这两句话已成为吴涛心中的痛……
那次装备初次列装,旅里邀请厂方专家来指导,吴涛作为“技术大拿”,直接被“点将”参与。
按吴涛的习惯,每晚睡觉前,务必去听发射车“汇报思想”——将各项数据、各种电缆按钮细细过一遍。唯独这一天,这位老班长开了“小差”。
他的帮手、技术员路明光看到每天吴涛早出晚归,日渐消瘦,十分心疼。那天,他向老班长报告,自己已去检测了一遍:“吴班长,你放心,没问题!”
对新同志信任,加之要与厂家共同编写该型号导弹车教材,吴涛那晚没有去听他的“宝贝疙瘩”“汇报思想”。
但是,万万没想到,第二天发射程序进入倒计时的那一刻,指挥控制舱内的电脑突然黑屏死机!
所有人都惊呆了,急得吴涛一靴子把旱得裂口的大地跺了个坑。人群里的新手技术员更是脸色煞白,冷汗直冒。还未等到场负责人问完“设备的技术员呢”这一句,吴涛便冲了进去:“我来!”
专家怎么能不认识这位如牛皮糖一样粘人的小伙子,你看他白天晚上端茶送水,热情周到,但是一缠起人来,甩他比戒烟都难。由此,那时专家们得出结论:“戒烟易,拒吴涛问难。”
接下来的排障过程虽然索然无味,但却人人刻骨铭心。某易损元器件过度使用烧坏,被吴涛发现并一手解决,专家赞叹之余,一句“小伙子摸装备性能摸得这么透,看来没少参加过大项任务”顺口而出。
“那是!我参加过的大项任务多了去了!”吴涛一拧帽子,脸上洋溢着自豪。
回到战士们中间的吴涛,安慰地拍了拍技术员路明光的后背。
四
“成功了!导弹发射成功了!”在掩体的最高处,吴涛望着还未散去的硝烟,手像机械般不住地重复着刚才按按钮的动作,嘴里念念有词。
“三、二、一,点火!”随着“火”字脱口而出,吴涛坚毅的面庞上似有泪珠滚落……
这像是融入瀚海的水滴。它把士兵与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