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对考察对象明确规定:“注重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情况。”这昭示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官德修养。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德乃立国之基、立身之本。习主席高度重视党政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在《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一文中就指出: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在今年《求是》杂志第2期发表的《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重要文章中,他强调指出:“要严把德才标准。干部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都要过硬,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得硬。”习主席关于官德修养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选人用人标准,同时也为党政领导干部如何以政治品德过硬为牵引全面加强官德修养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官德是构成领导干部道德的要素,从属于领导干部道德范畴,其核心是党性。坚持党性,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对党绝对忠诚,衷心拥护和坚决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服从党的决定安排,遵守党的制度纪律。这是政治标准,任何时候都含糊不得。如果把德视为一个整体,政治品德是核心,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则是组成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只有党性强、政治过硬,才能经得起风浪考验,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因此,官德修养必须秉持以政治品德过硬为重点,提拔使用干部也必须始终突出这个重点。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政治品德在官德中具有方向引领性。一个领导干部政治品德如不过硬,不知道为谁服务、对谁负责,结果非常危险。事实证明,一个没有坚定信仰、没有正确方向的人,最终是干不成大事的,更担负不起带领人民群众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重任。
“德不孤,必有邻。”领导干部担负着管理者引领者职责,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其从政活动具有强烈道德价值要求。他们能否坚守政治品德、伦理规范,切实履职尽责,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牢靠、党和国家的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社会风气能否得到引领、人民的福祉能否得到促进,因而领导干部的政治品德要求应明显高于一般群众。其自我规制并非仅是一种道德觉悟,而是一种必要修为,既包含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主动遵守,也包括自觉遵从来自上级的各项指示命令,特别是依法行使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唯其如此,才能有效维护职责范围内行政体制的高效运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最终达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与党同心同德,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真正做到像习主席所要求的那样:“群众在我们心里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分量就有多重”。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尽管好德之人不一定能做个好官,但做一个好官必须崇德修身。党政领导干部的品德与党性是相互联系的,品德不好,党性难强。强调“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得硬”,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的修养可有可无。领导干部除了党性这个核心大德之外,还包括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公序良俗,具有高尚情操,远离低级趣味,拒绝腐化堕落,更包括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唯有各项道德基础坚实的政治道德,才会经得起复杂环境的考验和历史的检验。而道德根基败坏的所谓“忠诚”,最终是靠不住的,只能是伪忠诚。看一看这些年落马的那些“两面人”,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也告诉我们,全面推进官德建设,必须按习主席要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是政之方向,守公德是行之准绳,严私德是己之操守。只有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在突出政治品德的同时确保全面过硬,进而强固立身之本、筑牢从政之基,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