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习主席的重要论述,精辟阐明了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深刻揭示了做好新时代培根铸魂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要以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担负起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为推进强国强军伟业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保持恒久自豪、持有坚定信心。它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把“根”培得更茁壮,把“魂”铸得更牢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习主席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博大精深、底蕴厚重,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历史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根基命脉,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富的智慧营养,为培根铸魂厚植了历史底蕴。
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支柱。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创造的,它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时代强音和革命行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在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年代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革命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优势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实践证明,革命文化积淀着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定、忠诚可靠、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甘于奉献、不畏艰辛、敢于胜利等优秀精神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为培根铸魂厚植了红色基因。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灵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丰富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历史发展方向,在多样化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思潮中居于主导地位。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支撑和思想基础,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的价值认同,为培根铸魂厚植了时代元素。
牢记职责使命,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
习主席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我们必须牢记习主席嘱托,切实担负起培根铸魂的职责使命,坚持正本清源,努力固本培元,为官兵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高地自觉担当作为。
在强化政治锻造上有担当。当前,铸魂与“蛀魂”的较量、固根与毁根的博弈日趋激烈,敌对势力加紧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大肆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妄想把我军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军队理论工作者必须在教育引导全军官兵聚焦绝对忠诚、加强政治锻造上有新担当。勤于传播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勇于批驳各种错误思想观点,敢于直面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善于解答官兵现实思想困惑,帮助官兵打牢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在回归主责主业上有担当。军队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备战打仗是军队的主责主业,打赢战争是军队的头等大事。目前,以不打仗心态做打仗准备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实战化训练还存有不少短板弱项。引导和推动官兵回归主责主业,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备战打仗中去,是军队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加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我军根本职能教育,在解决好官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等根本性问题上出力尽责;深挖细剖和平积弊的根源危害,在消除过日子的和平思想、重建轻战的惯性思维、低层次徘徊的备战状态上主动作为;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在全面提高官兵打仗本领上发挥优势,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一声令下,能够决战决胜、不辱使命。
在破解改革难题上有担当。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随着政策制度改革“第三大战役”打响,积累的矛盾将越发凸显,暴露的问题将更加突出。破解改革难题,为打好“第三大战役”创造良好思想舆论环境、提供政策咨询支持,是新时代培根铸魂工作的现实要求。我们应当深入总结国防和军队改革前“两大战役”的成功经验,为打好“第三大战役”提供借鉴;积极参加相关政策制度研究论证和决策咨询,为打好“第三大战役”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认真做好各项政策制度宣讲和理论阐释工作,为打好“第三大战役”解疑释惑、营造氛围,确保国防和军队改革顺利推进、如期实现目标。
把握时代脉搏,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
习主席明确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这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立足现实、放眼未来,锐意进取、守正创新,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发出中国军队最强音。
把握培根铸魂时代特点。当代中国正在经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必须把握时代特点,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上走在前列,在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教育中勇当先锋;紧盯部队使命任务的新变化,研究回答实战化训练中的重大问题,为强军兴军事业凝聚军心士气;紧贴官兵思想新特点和调整改革新情况解扣子、化疑惑,确保军队培根铸魂工作常做常新、精准有效。
构建培根铸魂科学体系。“没有自己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没有话语权。”着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积极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充分发挥军队理论工作者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突出军事学科优势,进一步构建完善以战争和联合作战理论为重点的新时代军事学科体系,创新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理论;善于运用党领导强国强军伟大实践创造的新思想新实践新经验丰富话语体系,及时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
创新培根铸魂方法手段。培根铸魂工作是一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应深入研究全媒体时代培根铸魂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大力推进传统方法手段与现代方法手段的结合融合;合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培根铸魂信息化平台;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尤其是移动媒体传播特点,牢牢占据培根铸魂信息传播制高点,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取得最大公约数,使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