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风度得如九龄否


■李晓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做人为官,得有人格、有风度,明德惟馨、握瑾怀瑜。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贤相,不仅文章功业一流,而且心系天下、举止风雅,人格高尚、气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的各类人才,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可见,张九龄已成为那个时代为官者人格和风格的标杆,“风度得如九龄否”也成为当时选拔官吏的一个标尺。

张九龄一辈子忠耿尽责,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他清正自守,对国家尽责、对百姓尽心,敢于同恶势力做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不唯上、不谄媚。一次唐玄宗过生日,文武百官“多献珍异”,唯九龄以《千秋金鉴录》作贺礼,劝玄宗励精图治。可见,他真是官场上的一股清流。

他能识人、严法度。张九龄明察秋毫,颇有识人之道,很早就看出安禄山是奸诈之徒,断定此人日后必会作乱。一次适逢安禄山冒犯军法,被押送京城。张九龄毫不犹豫地在奏文中上表,建议为严肃军纪,将安禄山斩首。奏文明确写道:“穰苴出军,必诛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唐玄宗最终未能批准,将安禄山释放。“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奔走蜀方,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奠张九龄,追赠其为司徒。

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选拔官吏更应重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为官者心有真宰、言有品格、行有风格,才能受到伯乐的青睐。

姚鼐曾写有《朱竹君先生传》一文,其主人公朱筠也是一位品格高洁之人。朱筠先后受到刘统勋、于敏中的提携,并同朝为官,但朱筠对他们二人并非言听计从,而是坚持真理,多次与两位恩师据理争辩,深得时人钦佩。

不仅如此,朱筠为人,外刚内柔,多成人之美,“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朱筠不仅为官公义,不阿私情,而且诚恳待友、提携后进,其人格风度影响后世。

繁华落尽见真淳。纵观历史,那些青史留名的为官者,大都品格高尚、品行高洁,譬如杨震、范仲淹、王安石、于谦、于成龙等。“风度得如九龄否”,这不仅应成为选官考核的标准,也应成为历史检验的试金石。为官者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格品格,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否则,即使一时进入官员队伍,也会因为品行不洁、人格不端而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我们党选人用人,最讲究人格和政德。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也是干部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杨业功、廖俊波等一大批共产党人之所以能成为党的好干部,不仅在于他们有才干,更在于他们讲大德、严公德、守私德;不仅在于他们有政绩,更在于他们讲品格、讲操守、讲风度。

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现实生活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在人格锤炼、品格修养上还有欠缺。有的心胸狭窄,看不得别人好,总喜欢搞诬告陷害那一套;有的表面不说,背后乱说,不敢公战、只敢私斗,一副“两面人”的做派;还有的不讲风度,不是争你高我低,就是争蝇头小利。诸如此类的党员干部,不从党的队伍中清理出去,对党的事业百害无一利。

“风度得如九龄否”,这是古人选官的告诫。今天,我们党选人用人也要注重人格第一、知行合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对一名党员干部来说,要做到有人格、有风度,就要坚守精神追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就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

(作者单位:江西省军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