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练兵备战需用好“问责”这个抓手


■本报记者 王卫东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现实中确实存在干得越多、出错概率越大的现象。这意味着被问责的可能性就越大,容易影响练兵备战的积极性。因此,依法问责、科学问责,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各种“抓手”,乘坐公交车、使用机械工具……练兵备战同样如此,也需借助各种有力的“抓手”。

在火箭军某基地采访,他们用好两个抓手让人印象深刻:一手内部使劲,以作战值班、训练计划对接打仗和准备打仗;一手外部借力,较真动硬掀起问责风暴,推动练兵备战持续深化。

对于练兵备战的重要性和要求,习主席连续两年在全军开训训令里讲得明明白白;具体怎么训、练什么,去年颁发的新大纲写得清清楚楚,部队要做的,就是如实找差距、认真抓落实。问责中曝光的问题表明,有的是存量,有的是增量。因此,用问责这个抓手解决练兵备战问题,这本身也是一场硬仗。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对备战打仗中未尽其责、失职渎职行为进行问责,是全面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不断推动问责工作向各领域纵深发展,充分释放备战打仗中“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强烈信号,也初步形成了“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应。

然而,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现实中确实存在干得越多、出错概率越大的现象。这意味着被问责的可能性就越大,容易影响练兵备战的积极性。因此,依法问责、科学问责,显得尤为重要。

问责要问得精准。问责既要对事、也要对人,要问到具体人头上。当“失责必问”逐渐成为常态,一定要警惕“替罪羊”“大家吃药”等现象,分清问责主体,抓住“关键少数”,盯住重点环节,合理区分责任追究的界限,瞄准“靶子”精准发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确保问责产生强劲的震慑效应。

问责要问到“痛处”。要防止问责流于形式、产生“耐药性”,克服“不忍心”“怕影响”“顾形象”等心态,杜绝“只打雷不下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问责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动真格”“零容忍”,不折不扣问到“痛处”,让问责“利剑”生威,让官兵始终心有敬畏。

问责要问得公平。制度执行的生命力,在于公平。问责时不能有问不责、不问不责,也不能搞下不为例、网开一面,要做到问责无死角、无禁区、全覆盖、常态化,责任面前人人平等。同时,也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合理区分容错界限,为敢想敢为者解除后顾之忧,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让官兵放下思想包袱,在练兵备战中真正勇于担当尽责。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