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会在青年身上打下独有的印记,最近在军校校园里流行的热门词语——“斜杠青年”,就是其中之一。
“斜杠青年”的概念是个舶来品。2007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在其书籍中提出这一概念,意思是拥有多重身份、需要用斜杠将各种身份分开的人。
新时代的军校学员成长在改革开放的黄金岁月,适逢“两个一百年”的难得机遇,这一代人有更高的素质、更多元的人生追求,他们渴望创新、渴望独立、渴望受到尊重,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和双脚丈量时代的经纬,他们身上的“斜杠”也意味着给每个生命个体赋予多元的可能与精彩。
从广义上来说,历史上很多大家都是“斜杠青年”。苏轼是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正是对文学的专注,他的书法绘画文气斐然;达·芬奇是发明家、画家、建筑师,他把对发明的热爱、对建筑的灵感融入绘画中,终成一代名师。
而对于军校学员而言,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斜杠青年”,每一道“斜杠”都可能是决胜未来的利器。一道道斜杠,不仅彰显着一份荣耀、代表着一种身份,更寓意着一种责任。“斜杠青年”是新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价值符号,展现了青年一代追求素质和事业发展的宽度与广度,它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需要个人丰满的理想来清晰标定,更需要靠历久弥新的信仰信念去奠基支撑。
无论身上有多少道“斜杠”,排在第一位的始终都是那身军装,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唤起他们坚定信仰和绿色梦想的“心灯”。习主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机遇和挑战,每一代军校教育者都在为学员解答“人生应该在哪里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员们“划斜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储备的沉淀,个人潜能的跃升,更是对人生历程的回望,对价值追求的洗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创新发展,传承红色血脉,当好学员的“心灵守望者”,确保船行万里不迷航。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员的成才潜能,培养出担当强军重任的新时代高层次军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