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某连连长冯盼发现,刚参加完旅通信专业集训的战士小何在训练中无精打采,与之前踊跃报名时的状态判若两人。一番询问过后,小何才道出事情原委。
原来,为期两天的集训结束后,小何还没来得及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训练中,就接到了一项任务:在全营作不少于一个小时的交流汇报,要求图文并茂。小何只好连续挑灯夜战,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准备好汇报提纲,并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交流汇报当天,自己的一番心血却换来战友“睡倒一片”,此情此景让小何心生困惑:这种讲者不讨好、听者不买账的“交流汇报”有多大作用呢?
类似的“交流汇报”,在基层并不少见。一些单位甚至形成“惯例”,无论集训大小、专业如何,凡参加者,归队时都要进行交流汇报。殊不知,有的集训时间很短,没有必要专门组织一次汇报;有的集训专业性强,对于非本专业官兵来说如听“天书”。在基层官兵时间精力都极为有限的情况下,过于频繁的交流汇报,不仅会让官兵畏惧参加集训、疲于应付备课,还容易使其他官兵产生抵触心理和“审美疲劳”,导致交流汇报实效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
交流汇报作为一种分享感悟、共享知识的方式,适当组织有助于共促提高,但一定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做好“加减法”,确有交流价值的就扎扎实实认真开展,使其惠及更多官兵;而作用有限、可有可无的该砍掉就砍掉,使官兵从繁重无谓的交流汇报中解脱出来,减少不必要的负担,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练兵备战打仗主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