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思想理论界要按照“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要求,深刻反映时代巨变,勇于回答时代课题,肩负好新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
把握新时代的要求,肩负重要使命担当
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根铸魂”、两个“十分重要”突出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地位越重要,责任越重大。为国家民族培根铸魂的工作性质,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既是巨大鼓舞和精神激励,也是新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任务。思想理论界应以高度的责任担当意识,不断提升理论自觉和勇气,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要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充分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和中国人民的精彩生活,全面准确地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创作政治方向正确、学术理论深刻的精品力作,发展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支撑,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肩负好任务使命,就要在“四个坚持”上下功夫。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解决好立足点和时代依据问题,紧紧立足当今人类所处的大的历史时代,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从新时代的伟大创造中发掘新的理论生长点,全面总结和提升新时代实践的丰富经验,形成自主性、原创性、系统性的理论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解决好为谁研究、为谁立言的根本立场问题,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学术理念,牢记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把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贯彻到理论研究当中,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深植群众头脑里。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就是要解决好拿什么奉献给人民的问题,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创作能够反映现实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考验的精品力作。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就是要解决好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真正肩负起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做到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
坚持正确的问题导向,回答新时代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习总书记强调,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这就是说,一定要扎根中国具体实践,深植新时代丰沃土壤,以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
习总书记所突出强调的问题意识是有主义、有方向的,也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方向、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前提下,来面对、观察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分析、研究和回答的问题,是现实中实实在在存在的真问题,而不是头脑中想象出来的假问题,更不是某些人出于某些政治意图所设定的伪命题。
从国际上看,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时代发展及其深刻变化,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让当代中国面临着新的风险挑战。从国家事业发展来看,影响新发展理念的因素依然存在,民生领域存在诸多短板难题,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差距问题依然较大,全面依法治国任务相当繁重,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需要大幅提高,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安全领域斗争形势严峻复杂。从我们党自身的发展来看,随着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长期存在,“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长期尖锐复杂,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不纯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在这些重大现实问题面前,思想理论界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和习总书记要求,站稳立场,以清醒的头脑全面分析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挑战,深入研究如何同一切影响我国发展、安全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斗争,同一切妨碍党的领导、改革发展、国家治理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斗争,为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决定性胜利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研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问题
习总书记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就是彻底的人民立场。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研究和回答同人民幸福生活密切相关、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
社会主要矛盾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研究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人民所要求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究竟如何界定,分析影响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各方面因素,弄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体现,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根源,从理论上、战略上、政策上提出切中要害、切实可行的答案,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
分配公平、生态环境、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都是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重点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科学回答。思想理论界要探讨如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尤其是破解分配问题的政策性障碍;研究如何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方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研究如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防范和整治“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突出问题,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研究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思想理论界要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地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凝聚人心,汇聚共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