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授课才能让官兵解渴?近日,在某部组织的学习贯彻习主席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体会交流会上,有一条经验引发大家共鸣:要像报人具备“读者意识”一样,授课也该多些“听众意识”。
授课,不管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都不是“与自己的心灵对白”,而是“与听众的交流对话”。有了“听众意识”,就好比射击瞄上了靶心、打鼓敲到了鼓点,就能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没有“听众意识”,就会讲非所需,“台上轰轰烈烈,台下昏昏欲睡”就不足为怪了。对这种缺乏“听众意识”的授课,陶行知先生早在1936年就批评它是“一种自以为是、一厢情愿的无效教育”。
“听众意识”的实质是服务意识、大众意识。拿授课来说,就是要有“把自己当成他们”的“换位意识”,多站在官兵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准备材料、传教授课;要有“让自己为了他们”的“服务意识”,努力使教育合乎官兵们的“胃口”,让他们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要有“使自己贴近他们”的“调研意识”,多让脚步沾染些“泥土气”,看一看身边人,听一听身边事。
然而在实际授课中,个别干部授课时却欠缺这种“听众意识”。他们“自我意识”很强、“官兵意识”不够:当文件材料的“搬运工”,有高度、无温度,就是少“黏度”;当上级精神的“传声筒”,有信息、有要求,就是没意义;唱自说自话的“独角戏”,有形式感、有灌输感,就是欠亲近感……诸如此类,都会因缺乏“听众意识”而让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听众意识”的重要性,相信站在讲台上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知道为何还不转变?根子在于认识浅、思想懒、作风浮。因为认识浅,因而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给力;因为思想懒,所以不愿调研、不愿深思;因为作风浮,所以就多了照搬照抄,就多了“复制”“粘贴”。
冯两努是香港有名的销售大王,对于销售窍门,冯两努也不隐瞒:“我只是肯走街串巷问市民的需求而已。”好销售在于产销对路。授课也是同样的道理,就是应心里装着官兵,多一些换位思考、服务意识。如果在授课前,像陈云同志所说的那样,“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授课怎能不讲到官兵心坎,又怎能不解惑、解难、解渴?
鲁迅先生曾说:“是弹琴人么,别人的心上也须有弦索,才会出声;是发声器么,别人也必须是发声器,才会共鸣。”新时代的官兵对授课很“挑剔”,摸不清对象,方法就难对路;内容不吸引人,效果就难入胜。只有多一些“听众意识”,释官兵所惑,接基层地气,才能以自己的“说得上去、说得下去、说得进去”,让官兵“听得明白、记得清楚、悟得深刻”,进而增强授课的吸引力、感染力。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