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钢铁战士”背后的英雄

——记麦贤得妻子、“全国道德模范”李玉枝


■本报记者 陈国全 段江山 特约记者 方立华

南国三月,正是“英雄花”木棉花正艳的季节。在粤东汕头市的东部战区海军某部家属院,记者见到了战斗英雄麦贤得和他的妻子李玉枝。

采访中,李玉枝全程握着麦贤得的手。看到记者拿出相机,她立即起身,再次给麦贤得梳理头发、整理衣服,确保丈夫在镜头中的形象精神抖擞。麦贤得这位“钢铁战士”,满眼温情地看着妻子,微笑着倾听她回忆这些年的经历。

两位老人不经意的举动,饱含着相濡以沫的深情。

半个多世纪前的“八六”海战中,麦贤得一战成名。而在那之后的漫长岁月里,战斗英雄麦贤得不得不与战伤留下的后遗症斗争至今。

幸运的是,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李玉枝自1972年嫁给麦贤得后,47年如一日地践行着守护英雄的承诺,精心照顾一级伤残军人麦贤得,担负着支撑家庭的重任。

“老麦能过上今天这样幸福美满的生活,李玉枝功不可没。”麦贤得的老班长黄汝省告诉记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李玉枝,老麦甚至都不可能活到现在。”

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后,各种赞誉接踵而至,李玉枝作为陪伴麦贤得的“幕后英雄”,也被推到聚光灯下。面对这些荣誉,她显得很平淡:“在我心中,老麦是个好人,我不能亏待他。”

“英雄也应该有个家,也需要有人来照顾”

“个头高,可帅了!”说起第一次见到麦贤得的情景,李玉枝笑得分外甜蜜。

那是1971年夏天,在军营里的一次乒乓球赛上,李玉枝坐在赛场边,观察麦贤得的一举一动。

当时,麦贤得正处于战伤康复期。

在1965年8月6日凌晨的那场海战中,时任611艇机电兵麦贤得在抢修后左主机时,被弹片击中右前额。在弹片插入头部、脑浆溢出粘住睫毛的情况下,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坚持战斗……

战斗结束后,经过抢救,麦贤得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由于脑浆流失过多,语言表达能力几乎全部丧失,记忆力也受到极大损伤。同时,他的右侧肢体萎缩,并留下严重的外伤性癫痫。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战斗英雄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麦贤得治疗期间,曾有许多少女慕名给他写情书,可得知他有严重的战伤后遗症,又打了退堂鼓。然而,麦贤得的身体状况,太需要有个人能时刻陪伴左右了。

为了给战斗英雄牵红线,经过多方考虑,麦贤得的老艇长崔福俊和驻地政府领导找到了时任海丰县公平公社的妇联干部李玉枝。他们告诉李玉枝关于麦贤得的情况,询问她是否愿意照顾英雄。

“我们是受麦贤得英雄事迹教育的一代人,我也是他的崇拜者。”李玉枝回忆说,当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麦贤得的英雄画像和宣传标语,小学课文里都有他的战斗故事。然而考虑到麦贤得的身体状况,她的内心斗争也比较激烈。

与父母几经商量后,李玉枝表示要见过面后再决定。在部队干事和单位同事的陪伴下,她就在那场乒乓球赛中开始了对麦贤得的暗中“考察”。

赛场上,尽管麦贤得输了球,但他那不服输的劲头,给李玉枝留下深刻印象。

“后来我就想,英雄也应该有个家,也需要有人来照顾。”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李玉枝下定决心,“这千斤重担,就让我来一肩挑吧!”

本来觉得娶妻无望的麦贤得,得知有个姑娘愿意嫁给他,开心之余反倒犹豫起来。他担心自己拖累了别人,就决定两人正式碰面后再谈婚事。

“见面时,我们像闷葫芦似的,都低着头,很害羞。”说起第一次相亲时的情景,李玉枝至今仍忍俊不禁,“我问他身体怎么样、工作忙什么,他一共回答了我4个字——‘吃药’‘种菜’。”

麦贤得虽然不善言辞,但经过后来的多次交流,李玉枝还是被他单纯质朴和勇敢坚强的品质所打动,更加坚定了爱护他、守护他的决心。

1972年“六一”儿童节这天,麦贤得和李玉枝举行了婚礼。

简单而又热闹的婚礼上,麦贤得高兴地唱了几句《沙家浜》中的唱段《十八棵青松》。

李玉枝也清了一下嗓子,放开歌喉:“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拣重担挑在肩……”

李玉枝的唱腔带着些潮汕口音,但她唱得动情:“当时,我也知道往后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唱这首歌就是想向大家表明自己会照顾好麦贤得的决心。”

“一定要挺过去,因为这个家不能没有我”

麦贤得虽然是70多岁的伤残军人,但精神矍铄。医务人员告诉记者:“麦贤得能恢复到如今的状态,简直就是医学上的奇迹。”

而在这份奇迹背后,有李玉枝数十年来付出的巨大心血。回想当初刚结婚的时候,李玉枝对照顾伤残丈夫虽然有心理准备,但也没想到会那么难。

受伤病影响,麦贤得时而会出现情绪难以自控的情况。

刚结婚不久的一天,麦贤得突然一把扭住李玉枝的胳膊,大喝一声:“你往哪里跑?”

顿时,李玉枝的胳膊就被扭出一块乌青。等麦贤得神智恢复清醒,看到抹泪的妻子,他才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

类似这样的委屈,伴随了李玉枝很多年。

一次深夜,麦贤得突发癫痫。他浑身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

被惊醒的李玉枝顾不上害怕,她一骨碌爬起来,披上外衣,冲出门去请军医。经过军医的紧急治疗,麦贤得渐渐恢复了平静。

医生走后,李玉枝小心翼翼地清理麦贤得身上和被褥上的污渍。因为担心麦贤得的癫痫再次发作,李玉枝整晚不敢睡觉。困倦难耐的时候,她拿出清凉油擦在眼皮上,猛觉精神为之一振,两行热泪瞬间从脸上滚落。

“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我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困苦的生活中,李玉枝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承诺,“老麦这个人,人品好、心肠热、对人真,我要照顾好他。”

从那次麦贤得夜间发病之后,每晚睡觉前,李玉枝都用棉线,把自己的手系在麦贤得手腕上。深夜,麦贤得稍有动静,李玉枝就可以立即察觉,并迅速起身、及时护理。

多年来,凭借这项“专利”,李玉枝一次次对发病的麦贤得采取紧急救护措施,使麦贤得获得了最贴心的照顾。

这根棉线也成为李玉枝和麦贤得之间别样的浪漫。

无论经历怎样的坎坷,李玉枝始终像一棵大树,替麦贤得遮风挡雨。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麦贤得一度受到不公正对待。

一次受了委屈,麦贤得再也不说话、不吃饭、不吃药,两眼呆滞失神,癫痫病的发病频率也越来越高,夜间还经常做噩梦。

看到麦贤得的身心状况不断恶化,李玉枝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她颤声劝说道:“阿麦,你千万要想得开啊!天大的事由我顶着,我同你的心是相通的。我们现在有家庭,有一双儿女,你应该和我们同甘共苦,共渡难关……”

麦贤得被李玉枝的真诚所打动。他含着泪水,向李玉枝点点头,终于开口说了句:“我的好玉枝……”

“在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我都在心里安慰自己,说服自己,咬紧牙关,一定要挺过去,因为这个家不能没有我。”回忆婚后40多年来的风雨坎坷,李玉枝眼里泛着泪光。

“我要带着老麦多做有益的事,报答社会”

“什么是英雄?”在麦贤得少年时的母校潮州市饶平县汫北小学,记者随口问道。

“英雄就是为国家作贡献的人。”六年级学生麦正楠的回答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赞同。他们告诉记者,这是麦爷爷和李奶奶讲过的。

由于麦贤得和李玉枝经常回这所学校开展公益活动,战斗英雄的故事早已在孩子们的心中扎了根。

“我和老麦的心是相通的,我们都希望通过教育,把革命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李玉枝告诉记者,几年前,麦贤得再次病危,经全力抢救才康复起来。从那以后,他们的这种愿望变得更加强烈。李玉枝说:“老麦的命是党和国家给的,我要带着老麦多做有益的事,报答社会。”

在和麦贤得商量后,李玉枝拿出自己的工资购买书柜、课桌和书籍,帮助汫北小学建成了阅览室。她以麦贤得的名义在学校设立“英雄奖学金”,鼓励孩子们勤奋好学。

他们还向汫北小学提供了大量资料,建起“英雄事迹展馆”作为潮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接待了21万多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英雄精神不老,战士本色不改。对东部战区海军官兵们来说,麦贤得和李玉枝的事迹是无声的激励,更是催征的号角。

麦贤得、李玉枝夫妇每年都回老部队——“海上英雄艇”所属的东部战区海军某导弹艇大队,给年轻官兵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

“麦贤得受战伤影响,说话不是很方便。很多时候,都是李玉枝充当他的‘发言人’。”麦贤得的老战友刘国江介绍说,“在传播和弘扬英雄精神的过程中,李玉枝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麦贤得英雄精神的感召下,“海上英雄艇”官兵积极投身强军实践,狠抓练兵备战。在去年的某大型演练中,他们应急排除多个故障,圆满完成任务,年底更在上级组织的装备管理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海上英雄艇”现任教导员李志峰告诉记者,不仅大队的官兵听了李玉枝的讲述很受震撼,自己女儿听了李阿姨讲的英雄故事,也喊着“长大我要当海军。”

英雄夫妇的努力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在李玉枝的倡议下,广州市海珠区某部队营区内建成了一个供军嫂们交流活动的场所。内设的“玉枝咨询室”最受军嫂们的欢迎。在这里,李玉枝为很多面临困境的军嫂排忧解难,提供心理援助。

一位军嫂说:“玉枝大姐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名军嫂,夫妻之间只要同心协力,就能为国为家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李玉枝多次被省、市评为“军人模范妻子”“英雄妻子”,他们的家庭还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而她都把奖金捐给了希望工程,并先后多次向汕头市残联协会、甘肃省定西县贫困地区献爱心。

李玉枝告诉记者:“军功章和奖状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们要一代代传下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