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军15年来,目睹国门的巨大变化,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霍尔果斯边防连四级军士长窦发强更加坚定守好国门的信念——

“老窦”的国门记忆


■本报记者 李 蕾 通讯员 訾 豪 崔博识

主人公心语:国门与国运紧密相连。国门坚固,则国运昌盛;国门破碎,则国运衰落。身为军人就要守好国门,为国家繁荣昌盛创造安全环境。

——窦发强

初春的北疆,寒风刺骨。天还没亮,被战友们称为“老窦”的窦发强便穿戴好装具,从国门前哨出发,开始了一天的巡逻任务。

霍尔果斯,这个被称作“丝路明珠”的城市,见证了祖国的日益繁荣,而矗立在这里的国门,便是窦发强15年军旅生涯的开端。

“那个时候,我们国门前哨的大门是用木头做的。每当刮大风,我们就用身体抵住大门。”走到324界碑前,抚摸着被风侵蚀的痕迹,窦发强的记忆被拉回到了2005年。

那年9月,外面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前哨班执勤官兵接到求救电话。

“把装具背上,增加配重;带上背包绳,系在腰上,别被风吹跑了。”还是列兵的窦发强按照班长的命令,准备外出救援。等把人救回来,只有40多公斤重的他就因体力不支瘫在地上……

风吹石头跑,门前不长草。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和国门前呼啸的大风,成为了当年一批批“国门卫士”的深刻记忆。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时代浪潮,霍尔果斯日益繁荣,建设新一代国门也提上议事日程。

“那时,新国门选址地周边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我们每天只能徒步勘察施工地点再进行数据上报,来回要走几十公里。”忆及当年,窦发强感触颇多。

由于距离较远,且路上多是堆积碎石,他们每天一大早就要出发,饿了就在路上啃几口干粮充饥,一天下来,脚掌经常打出血泡。提起这事,窦发强笑呵呵地说:“我的‘铁脚板’和‘铁齿铜牙’,都是在那个时候练就的。”

2014年,伴随着新一代国门的设计建造,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哈铁路对接点等一个个大型跨国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投入使用。而作为连队通信技师的窦发强,最高兴的莫过于亚欧光缆的正式联通。

走到当年铺设的位置,窦发强仿佛看到了这条地下“信息公路”正在高速传送信息:“东起中国上海,经过霍尔果斯,西至德国法兰克福,途经20个国家,全长270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光缆系统……”

2015年夏,这条“信息大动脉”突发故障,由运营商组成的联合抢修组没能排查出故障原因。窦发强临“危”受命,钻入了坑道。没多久,专家们手里的检测仪指示灯突然由红转绿,故障排除!

由于技术过硬,几家地方通信公司向窦发强发出邀请,但被他一一谢绝:“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边防战士,边防线就是我的战位。”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贾云集人声鼎沸。如今,窦发强已在这个“千年驿站”扎下了根,时刻感受着现代“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化。

而让他感受最明显的,便是许多科技装备落户万里边关。边海防监控系统、高清云台、无人机等一大批科技化管边控边装备相继列装,给边防军人插上了“腾飞翅”、安上了“千里眼”。

去年9月,新国门正式启用。这座毗邻中欧铁路、矗立在“双西公路”上的国门成为了霍尔果斯新的地标,也成了“老窦”军旅生涯中难忘的记忆。

“站岗彰显出国威,巡逻书写着忠诚,界河边上履使命,主席嘱托记心中……”快到巡逻终点,窦发强习惯性地哼唱起《国门卫士》歌,而新国门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7个大字也愈发鲜艳夺目。

上图:窦发强(右一)带领战士巡逻。崔博识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