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快乐广角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高尚的快乐


■刘含钰

“怎么才能有他们那样的快乐???”

这句话的上面定格着这样一幅画面:夕阳衔山,乱石丛林,6名跋涉到巡逻点位的边防官兵在河边小憩,一名中尉乐呵呵地用湿手在一名满是灰尘、但乐开了花的战士脸上画“笑脸”。旁边,是四张同样笑得合不拢嘴的笑脸。

自媒体作者不曾想到,当他把这一张图、12个字、3个问号分享在微信公众号时,共鸣者竟是如此之多:“我经常在娱乐,但很少有快乐”“我的人生悲哀在于,吃、喝、玩都有了,就是没有乐”……指尖滑屏,满目留言似乎都是在问:“谁偷走了我的快乐?”

其实,在日常的生活里,快乐并不鲜见。比如,他乡遇故知时,我们会有惊喜;收到友人信息时,我们深感“千里快哉风”;与挚友聚餐时,我们也会“陶然共忘机”。然而,为什么那么多人对照片中边防官兵的快乐“心向往之”?“我们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在跟帖里,一名网友用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的这句名言做了回答。这种“高尚的快乐”,不是口腹之欲之喜,也非物质满足之乐,更不是及时行乐、寻欢作乐。

“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尽管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但正如哲人所言,快乐也有高低之分,只有那些在为了人类幸福而奋斗中获得的欢愉,才能给人最高的精神滋养。从这个意义上说,边防官兵那在艰苦环境下、艰辛巡逻中脸上洋溢的笑容,既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诠释着“高尚的快乐”的密码。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当年,红军战士为什么吃“红米饭”还觉得“味道香”,盖“干稻草”也觉得像“金丝被”?曾参加抗战阅兵的一名老兵回答:“因为我们有坚定的信仰。”一部中国革命史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仰并为这个信仰而奋斗,就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在坚定信仰中感受到无限欢乐。恰如诗中吟道:“因为信仰,哪怕沧桑,所以我们的心中,永远激荡快乐的交响。”

“物质的快乐是有限的,感官的快乐是暂时的,只有奉献的快乐才是高尚的、永恒的。” 黄旭华说:“我快乐了一辈子,是因为奉献了一辈子。”林俊德说:“一想到我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奉献,我就非常高兴。”奉献是阳光的永恒光源,奉献是快乐的不竭源泉。最慷慨的奉献,孕育着最高尚的快乐。在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在波涛汹涌的蓝色国土,在高远浩渺的九天国门,为什么官兵们笑对青山万重天,乐把困难嚼出甜,是因为大家“把奉献化作了习惯”。

“何谓从军乐?往返速如飞。”在《从军行》中,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仪借“霍去病与卫青合击匈奴,荡平王庭”的战役,道出“军人因战胜而快乐”的至高境界。苏格拉底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快乐只是个副产品,只有当你不带任何私心杂念,单纯地去做事情时,它才会不约而至。”力有所精才能事有所成,事有所成才能心有所乐。打仗对军人来说,是必须全力以赴的主业,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副业;只能是为之献身的事业,而不能是聊以谋生的职业。当每一名军人对备战打仗这个主责主业都勇往直前以赴之,殚精竭虑以成之,那一滴滴流淌在练兵场上的汗水,怎能不“浇灌出灵魂的幸福之花”?

当年,王蒙在《青春万岁》中描绘了这样的青春场景:带着时间、力量和燃烧的信念,青春在所有的日子中穿行,在人们骄傲的注视中快乐向前。今天的强军征程,前途似锦,绚烂如花,不戚戚于得失,不汲汲于名利,把信仰刻在心中,把使命举过头顶,把奉献付诸行动,这样的军旅定当因充盈“高尚的快乐”而气象万千,定当上演一幕幕催人奋进的“欢乐颂”!

压题图片:库尔干边防连官兵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托木尔峰执行巡边任务。

张新华摄

题图设计:林德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