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军工世界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军工圈


■本期观察:何博帅 韩阜业 唐国钦

第100架“翼龙”新纪录

“翼龙”无人机再创新纪录!前不久,我国第100架“翼龙”无人机成功交付海外,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立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早在交付之前,“翼龙”系列无人机就登上了中国工业的最高领奖台,荣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一时间,国外的订单“纷至沓来”。在实际使用中,“翼龙”系列无人机的表现远超用户的预期,也改变了他们对“中国制造”的认识。

从最初的“望尘莫及”到如今的“后来居上”,“翼龙”系列无人机的诞生是我国航空工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好佐证。作为无人机领域的后来者,我国航空工业闯出了一条“中国道路”,并最终走上了世界舞台。与此同时,凭借“中国无人机展览会”“中国航展”等对外开放的窗口,越来越多的中国军工产品走向世界,中国军工企业走出去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这种底气源于实力,这种实力来自创新。“翼龙”系列无人机的成功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一道缩影。“云影”无人机、“启明星”无人机、“彩虹”无人机……这些“高大上”装备接连问世,在不同领域创造新纪录,展现出我国无人机制造水平的快速提升。

毫无疑问,科技创新是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无论是民品还是军品,只有在研发生产过程中不断注入创新基因,才能在百舸争流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走在前面。

52天“太空生活”

随着空间站模拟舱的舱门缓缓打开,陈军伟、胡勇、焦飞飞3名志愿者从容地走下台阶。至此,52天的中国空间站载人综合模拟验证试验圆满收官。

过去的52天里,3名志愿者在地面模拟空间组合体中,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完成了“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基本操作。在此期间,他们还充当“检修员”的角色,对“空间站”的健康、工作、物资转运等各项保障措施进行了全方位验证,并完成了10余项航天医学工程研究实验。

待在空间站模拟舱的日子并不好受。3名志愿者每天要跑一次5公里、拉拉力器半个小时,隔天完成一次单车训练。除了高强度的训练,他们还要面对密闭的噪声环境、全新的再生系统操作、心理和生理波动等重重考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52天与世隔绝的“太空生活”,让科研人员成功获取了人在密闭空间长期驻留时,生活、工作、环境控制和保障等方面的大量数据,验证了载人飞行中人、航天器与飞行环境之间的动态匹配关系。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52天是一项新纪录,更是一次新起点。

从“神舟五号”的“1人1天”到“神舟十一号”的“2人30天”,天数的增多意味着对中国航天员更大的考验。到2020年前后,随着空间站建成,航天员在太空驻留的时间将大大延长,届时将对航天员提出更高要求。现阶段,通过地面模拟实验,科研人员可以观测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心理和生理波动等方面的各项指数,从而有针对性地减少一些不确定因素,为航天员长期驻留太空打下基础。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