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鲜活我们的“精神地标”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谈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


■本报记者 侯 磊

红25军军部旧址何氏祠,位于河南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新华社记者 李 安摄
一次分享会上,京剧《狼牙山》的主要演员在讲述剧目排演感受。
新华社记者 李俊东摄
在我国很多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名片。
新华社记者 申 宏摄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记录着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故事。革命文物,凝结着我们党的光荣历史,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清明节到来之际,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确定了我国15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涉及20个省份的110个市、645个县。此举,无疑对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在这个时间节点,国家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有何现实考量?对其价值挖掘和利用创新有何具体举措?在利用文物促进老区发展方面有哪些抓手?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就这些问题作了回答。

革命文物固化党史军史,是必须坚守的根据地

青山留名史,烽火淬英豪。

每年清明节,河南新县都会迎来一年中最特别的日子——对千千万万革命烈士表达缅怀和敬意,成为人们心照不宣的共识。作为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新县在血与火的岁月中献出了5.5万儿女的生命。今天,全县有7个国家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和365处革命旧址……

革命文物见证革命历程,固化着党史军史,维系着民族精神,是必须坚守的根据地。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介绍,我国是拥有光辉革命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国家,在党的光荣历史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的历程中,保存和遗留了丰富多样的革命文物资源。

从实地发掘到深入研究,从主题出版到文艺创演,从校园教育到社区普及……我国很多文物工作者调研了解到,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在全方位唤醒属于自己的红色记忆,以此引导民众在精神滋养中传承红色基因。

“作为新时代的文物工作者,保护好革命文物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顾玉才坦言,目前,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文物保护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文物合理利用不足、传播传承不够,保护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都尚需提升。

为此,顾玉才和他的同事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摸清了全国革命旧址、遗址、专题博物馆和纪念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基本情况。

摸清底数,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顾玉才表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文物保护利用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文物政策制度顶层设计,切实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各项工作。

融入时代发展,让文物在服务大众中焕发生机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短短8个字,道出了“革命文物保护”在文物工作者心中的分量。但长期的文物研究和一线工作实践也让他们意识到,革命文物不能仅仅作为“馆藏”存放起来,关键还要融入时代、融入现实需求,在服务大众的生活里焕发生机。

众所周知,很多革命文物都是分散在不同的文博机构里,有的在博物馆里被摆在突出的位置,也有的深藏于文物仓库、很少展出,还有的散见于旧址或遗迹中,公众很难“亲密接触”。在顾玉才看来,此类做法虽然降低了革命文物被损毁破坏的可能性,但也影响了其服务大众、服务生活的功能。

“革命文物的保护和传承,不仅需要新颖的方式打动人心,还要融入生活,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在专家看来,真正有生命力的文物都是被时代所需要的,也只有被融入现实需要了,文物才能在传承中更具活力。

这段时间,山东歌舞剧院创排的原创民族歌剧《沂蒙山》来京演出。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注意到,该剧反映的沂蒙百姓与子弟兵“同生同死一家人,随时能拿命来换”的鱼水深情,成了很多同事和亲友热议的话题,这让她很受启发。

“一部6幕剧,树起了沂蒙精神新丰碑。”陆琼说。实践中,借助文艺节目样式让文物、史实来说话,不仅满足了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而且以生动灵活的方式赋予文物更为旺盛的生命力。

今年春节,在文物部门组织下,全国数千家博物馆推出上万场精彩活动。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新年俗。这让人们意识到,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革命文物不再是散落民间的“老物件”,而是可以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新事物”了。

“革命文物呈现形式更加立体多元,保护传承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为助推器,强化文物服务群众生活的研究利用,让文物在新时代的传承中迸发生机与活力。

有意思更要有意义,红色旅游才能持久飘香

巍巍井冈,群峦叠翠。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曾是山高路陡、交通不便的贫瘠山区。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井冈山以旅游为支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往日的贫瘠山区变身享誉国内外的旅游新城,老区人民靠“红色旅游”走上了致富路。

跟井冈山地区一样,红色旅游已成为老区发展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陆琼格外关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业。在很多人看来,人们走进革命老区,不仅仅因物因景,更因一份情感与文化驱动力。事实上,发展红色旅游不仅利于强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锻造民族精神,还利于借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促进老区发展,更为旅游业培育了新的发展模式和消费市场。

革命文物,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借力的重要资源。早在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对发展红色旅游作出过专门部署。尤其是这些年,红色旅游在各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批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建成使用,参观、讲解等服务工作不断改进和优化,不少红色景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红色历史可视可听可感。

红色旅游既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特色文化工程,承载着塑造社会价值观、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的特殊功能。然而,现实生活中,个别地方在开发红色旅游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商业气息过重,红色文化淡化,抢革命人物、争历史事迹的乱象时有发生,个别讲解员为制造噱头渲染野史秘闻,有的景区体验项目设计存在恶俗化倾向……很多文物工作者注意到了这些问题。这提醒我们,个别地方红色旅游开发有点跑偏变味。

旅游开发如何真正靠红色立本?业内人士认为,红色旅游必须注重历史的厚重感,在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上下功夫,避免陷入坐在革命文物旁“吃老本”的窠臼,关键是在传承红色文化与获取经济效益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让公众体验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红色旅游这个香饽饽才能持久飘香。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