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和新生代的官兵交心越来越困难。他们中的一些人似乎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对外界时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壳。
的确,他们赶上了社会大发展的时代,接收着多元化的信息,以“刷着b站逛淘宝、打着副本上知乎”为日常,穿梭于虚拟与现实之间,在不同的APP中构建起自己的多维社会形象,内心丰富且敏感。即使步入军营,仍然想要保持自己的神秘感,做一道“不一样的烟火”。
军人,军是性质,人是本质。是人就有其独特性。我们在要求整齐划一的同时,不能忘记每名军人个体都存在差异。正是由于这样的差异性,造就了军营的多彩。如果把军人当作一个“人设”,那么这个“人设”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形象,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区间,等着你把自己输入进去、增添生机。
“这个兵踏实勤勉”“那个兵油腔滑调”……长此以往,我们似乎习惯在或长或短的观察期后,用一两个自以为精准的词汇来为官兵下评语,依此预判他的军旅人生。现在想想,这样的做法有没有“贴标签”之嫌呢?时过境迁,我们的判断被证实了吗?他们仅仅就是“标签”所描述的那样吗?“标签”背后,他们的行为机理是如何形成的呢?
了解任何一个兵,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路上,我们也许会遭遇“面具”。那个时候,我们不妨把这张“面具”当作镜子,照照自己,是否戴着一副名叫“自我”的有色眼镜。也许你会说,“我还能用谁的眼睛去看”?那就请你在摘掉眼镜之后,带着那份对自己的质疑,去拥抱“面具”背后那个亟待我们了解的战友兄弟。
当你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你会看见真心的、违心的,开朗的、忧郁的,进取的、消沉的性情,凡此种种集中在一人身上。不必诧异,一个兵也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你还能见到他的亲人、朋友、爱人、偶像甚至敌人。那时,也许你就能真正懂得这个兵,帮助他在军营大舞台上,找到真正适合他的角色,让他成长成才、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