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人健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别让猜疑之心成为绊脚石


■王法军

不久前,某部战士小刘下哨后在路上迎面碰到了连长、指导员。小刘立刻给连长、指导员敬礼,本以为他们会热情地给自己打招呼,可没想到,他俩竟只顾说话,没加理会地走过去了。无独有偶,第二天,小刘不小心弄丢了训练器材,受到了连长的严厉批评。自此,小刘觉得领导对自己印象不好,陷入了苦恼之中……

其实,小刘的“觉得”并没有多少事实依据,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一种典型的猜疑心理。猜疑心理总是从一个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描越黑,越画越圆,绕在里面出不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这个故事:有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丢斧子的人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姿态,无一不是偷斧者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盗贼肯定是邻居的儿子。可是,后来他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邻居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了。

猜疑心理并非先天而生,而是主要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有的官兵局限在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小圈子”,习惯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来思考问题,便容易产生猜疑之心。有的则是缺乏必要的沟通,从而滋生猜疑。比如,战士与干部之间没有沟通协调到位,产生了不信任,就会导致说话“云里雾里”,办事留一手,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还损伤了内部团结。

某部干事小王在机关工作多年,满以为能在评先评优中脱颖而出,最终结果却是“颗粒无收”,于是怀疑自己的同事在背后说坏话、使绊子,人也变得消极起来,疑虑重重、寝食难安。怀有猜疑心理的人,总是囿在这个圈里,往往活得很累,时间一长,这种猜疑还会转移到自己身上,变得失去信心,怯懦、自卑、狡诈等,就像《菜根谭》里说的“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猜疑心理是一种消极心理,对官兵的训练、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及身体健康等都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当猜疑心越来越重,感到痛苦时,不妨多问问自己“也许我弄错了”“也许没那么糟”“也许他不是那种人”等等;疑心领导对自己有看法,又不能确定,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他谈谈心,这样,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说不定思路也会变得更清晰、心胸变得更开阔。

猜疑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把人束缚住,让人变得烦恼忧愁、郁郁寡欢,交不到真心朋友,影响工作生活。战友们,如若产生猜疑,应尽早摆脱,别让猜疑心理成为影响成长进步的绊脚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