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邓小平同志会见参加北京科学技术政策讨论会的外籍专家。在谈到中国建设道路时,他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我们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知,饱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精神,为当代中国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深刻领会其内涵要义,关键要抓住两个方面,其一,各个民族和国家迈向现代化的道路绝非一条,每个民族和国家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探索具体而管用的现代化道路;其二,“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根据自己的历史传统、历史方位和现实基础而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因而其实质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现代化”概念通常被人们用于描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而作为“现代化”与“道路”之合成的“现代化道路”概念,则用以描述推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方式或途径。由此引发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就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化道路”到底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由于西欧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先行展开,这个问题往往被转换成西欧的“现代化模式”是否具有普适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服务于资本扩张的政治意识形态诉求,西方流行的现代性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是唯一的现代化模式,经由资本现代化所塑造的现代性状态是历史的终结状态,西欧社会之外的所有民族和国家只能遵循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但是,正如马克思早就向我们揭示的,资本主义自我调整和扩张的过程不仅是各种矛盾和困境丛生的过程,也是逐渐丧失其生命力的过程。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如影随形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无法逆转的发展停滞和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日益扩大的社会鸿沟等,无不在深层次上验证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是在矛盾中运动的,这些矛盾不断地被克服,但又不断地生产出来”的科学论断,并无可置疑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绝非是人类历史走向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固然,西方现代化的先行展开及其所蕴含的现代化一般要素,可以为后来者学习借鉴,但西方的现代化道路绝非是人类历史走向现代化的唯一路径。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表明,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而实现振兴和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表明,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现代化道路的生成规律来看,虽然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谋求现代化的征程中存在着共性的一面,但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存在着诸多差异,从而在道路选择上也必定存在诸多差异。习主席明确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这一规律决定,无论哪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无视自己的民族禀赋和历史条件,而一味地模仿他人,是断然没有出路的。因此,必须明确“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从实际出发,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在对外开放中广泛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的密钥之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也正是在不断坚持和拓展这条道路的征途中,“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证明,“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