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个假休得真累!”3月中旬,刚刚休假归队的东部战区陆军某旅战士小李长叹一口气。原来,休假在家的他时不时会接到连队干部打来的电话,要求其背记近期下发的各项通知规定,以备上级抽查。翻看手机通话记录,一个来月的假期小李接到单位各类检查抽查电话就有10多次。
和小李有着同样经历的官兵不在少数,每每提及,大家都忍不住“吐槽”一番。有的单位对休假人员实行“一日双查、一日两报”管理,要求休假人员每天两次向单位汇报情况,要求干部骨干每天两次询问休假人员情况,每次都要叮嘱安全注意事项,同时机关还要时不时对休假人员进行视频抽查。
更让人烦恼的是,休假期间若没有第一时间接到抽查电话或者没有正确回答抽查者提出的问题,还会被机关通报批评。对此,有的官兵抱怨道:“一个大活人休假在家哪有那么多不安全?”有的战士家长甚至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在部队犯了什么错,怎么让单位如此不放心?
苦恼的不只是休假的官兵。前段时间某连战士小郑腿部受伤到体系医院住院,单位安排战士小郭陪护。几天时间里,小郭和小郑不断接到各级机关、所在营连的检查抽问。小郭反问道:“我一个腿部受伤住院的人,能跑到哪去?怎么就这么不信任?”
相比之下,在外学习集训人员对此类检查更是怨言满腹。“学习集训本来任务就重,还要应对单位的各类电话抽查检查,真是令人身心疲惫。”前不久,排长小林被推荐到上级某业务单位学习,他本想利用这次机会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不承想却被单位各种“临时来电”缚住了手脚。
刚到达目的地没多久,小林所在单位便打来电话,要求他通过微信发送实时位置。然而受网络信号影响,手机定位发生偏移,最后小林解释了好半天才勉强过关。不久后的一天,正在上自习的小林又突然接到指导员来电,电话一接通就听到指导员小声对他说:“机关安全督导小组对在外人员例行抽查……”话还没说完,一个陌生的声音让小林现场背诵在外人员安全管理规定。
没办法,小林只能对着电话筒背了一遍。“这样的检查意义何在?”机关给出的解释是,为了防止在外人员思想“抛锚”。对此,小林只能摇头苦笑。
采访多个旅级单位,记者了解到,对在外人员的管理,大都采用收紧从严手段。如何科学合理地加强在外人员管理,既让官兵踏实休假、安心学习,又确保不出安全问题?第73集团军某旅党委依据“启发自觉、建章立制、扭住重点、联管联控”的思路,做了一些探索。
——在官兵离队前,一方面集中进行安全教育,另一方面与其亲属或临时所在单位取得联系,形成共管机制;
——定期发送温馨安全提示,提醒大家遵纪守法、注意人身安全,以短消息为主,避免使用电话;
——遇有重要通知,由连主官一次性电话传达到位,确定本人熟悉内容、明确要求即可;
——机关抽查在外人员情况要合理选择时间,严格控制次数……
官兵恳谈·怎么看?如何办?
东部战区陆军某旅合成二营装步三连下士肖毅辉:休假本来就是为了放松身心、充电蓄能,以便更好地投入到下一阶段训练工作中。可现实中,背记各项通知规定以备抽查,走亲访友外出游玩还得上报路线,感觉时时刻刻处于远程监控之下,怎么能休息好?各种无休止无厘头的检查,让大家感觉休假比不休假还累。真心希望能少一点折腾、多一些信任,还休假人员一个轻松愉悦的假期。
东部战区陆军某旅炮兵营保障连中士安洋洋:在外学习集训或者住院,身心压力本来就比较大,大家希望能多得到一些单位的关爱,而不是不信任地检查。检查过多不仅影响在外人员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还让他们心理负担更重,反而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武警山东总队临沂支队供应保障中队指导员陈波:对于官兵的抱怨,作为连队主官,我很能理解,但也很无奈。上级下发通知通报时,往往会要求传达至每名官兵,机关到基层检查工作,在外人员也总是被列为抽查重点。为了确保单位检查不出问题,每次自查也只能将在外人员列为重点。再者,在外人员不像在营区里那样能天天看到,多一点叮嘱、多一点强调也在情理之中。
中部战区陆军某信息保障旅宣传科干事杨琪:在外人员脱离单位的集体生活和教育管理,思想容易放松麻痹,甚至违规违纪,这就需要严格的管理规定来进行刚性约束,但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同时以不干扰他们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不增加额外负担为前提。对于在外学习集训人员,原单位要信任临时单位的管理,并通过加强与临时单位的沟通,掌握所属人员状况。多人在外的还可指定临时负责人,建立临时党组织,通过加强与临时负责人的沟通而加强管理,没必要一一联系到个人。
第73集团军某工化旅政治工作部主任汤彬:在外人员管理,难就难在管理思维方式的转变,像文中这样不论场合不分时间更不管效果,只管一股脑儿把通知通报“抛过去”,再用各种检查督导抓落实,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上级忙传达,下级难消化”,表面上是对工作认真负责,实则成了官兵的包袱,让在外官兵不堪重负。对在外人员的管理重在教育引导,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从而使严格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成为一种自觉,“不用扬鞭自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