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军人修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敬畏民议得民心


■王洪兴 陈 静

●不听民议无以知民生,不懂民意不能入民心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就站到了民心这杆秤上,其形象如何、官德怎样,是清是廉、是利己还是利人,民议都会给出公道的评价。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记载了当时松江地区的一种风俗:“凡府县官一有不善,则里巷中辄有歌谣或对联,颇能破的。”书中举例,嘉靖年间的官吏袁泽门搜刮民脂民膏,常同住在松江府东边的一个同姓官员喝酒,被百姓讥讽为“东袁载酒西袁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可谓入木三分。

民议之所以可敬畏,是因为其反映的是民意。东汉大臣侯霸离任临淮太守时,百姓相携嚎哭挽留;清代名臣于成龙离任黄州刺史时,瓢泼大雨中千万百姓打伞为他送行。相反,唐代四川节度使路岩赴任途中,被沿街百姓投瓦泄愤。从“万民伞”到“都门飘瓦”,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都是民议、民意最直接最有力的表达。

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人民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必须更加重视民议对党的监督作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而与群众关系紧不紧密,民议是风向标。不听民议无以知民生,不懂民意不能入民心。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倾听民议、尊重民意。抗日战争时期,一个陕北农民发牢骚:雷公怎么不劈死毛泽东?毛泽东非但没有为难这个农民,还查明原因,主动减征公粮。当年刘邓大军在涉县挖掘的漳南渠,被老区人民称为“将军渠”;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种下的泡桐,被人民群众称为“焦桐”。这些在满足人民需求中践行党的宗旨之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口碑。

政声人去后,民议自有衡。党员领导干部应该经常走进基层听民议,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坐上矮板凳,倾听群众心声;应该端正态度悟民意,学会从牢骚中找寻“表达意图”,从质疑中听出“弦外之音”,从批评里发现“诉求真意”,找准工作着力点;应该积极服务解民忧,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疾苦急于一切、群众呼声先于一切,在服务人民中为党筑起“民心丰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