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笔墨之间存正气


■褚 银

书法家康成元送我一套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晋爨宝子碑集字联》《晋爨宝子碑集字诗》《晋爨宝子碑集字榜书》共三册,如获至宝。

《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碑》,东晋义熙元年(405年)立。清乾隆四十三年出土后,几经波折,至咸丰年间才立于云南曲靖县第一中学校内。整碑呈长方形,高183厘米,宽68厘米,厚21厘米,碑额15字,碑文13行,满行30个字,碑尾有题名13行,每行4字,共403个字,均为正书,体在楷、隶之间,以丰茂深厚、古拙庄重见称,为滇中名碑。此碑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体现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风格,为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书中评其为“宝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196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文物。

康成元简于应酬,勤奋好学,把工作和茶余饭后的时间几乎都用于读书和创作,艺术造诣颇深。他自幼就与柳公权的《玄秘塔》和颜真卿的《多宝塔》等传统法帖结缘。他参军后又以著名书法家舒同的书法作品为范本,坚持临习,笔耕不辍。后来,他又临习武中奇的墨迹。在浩瀚的历代碑帖中寻找着自我,先后临习《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等,直到偶遇《爨宝子碑》拓片,从此与这个碑帖结下了不解之缘。

也许是军旅生涯的锻铸,也许是与个人气质的契合,《爨宝子碑》的纵横自如、古朴奇巧、用笔结体深深地感染了康成元。尤其《爨宝子碑》的刀味、石味、荒蛮味和霸悍雄强之气使他一接触就爱不释手,一临就是几十年。

为了融会贯通,他搜集了与《爨宝子碑》有关的各种碑版资料,临了《爨龙颜碑》《嵩高灵庙碑》等碑版,特别是搜集到了李济深收藏并题过跋、称作初出土拓本的《晋爨宝子碑》(1993年岭南出版社出版),如获至宝,受益匪浅。

众所周知,书法创作既要求在形式上多样,又要求在形式上统一。观读康成元的书法作品,一点一画,或长,或短,或中锋,或侧锋,都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无论是丈二四尺的大字作品,还是不过二尺数十的小字作品,展现给世人的总是尽情尽兴之作。他始终坚守碑学传统,并与《爨宝子碑》一脉相承,既写出了传统,又写出了不失个性的爨碑书风,是他气质、品格、素养的集中体现和书法艺术个性化的集中升华。

几十年来,康成元乐在书中,神游物外。几十年里,他每天坚持早晨五点起床习字。正缘于此,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中国书画收藏鉴定家协会收藏。

难能可贵的是,康成元在书法研创的同时,还用《爨宝子碑》中的字创作了60首诗作(没有碑以外的一个字),真可谓独树一帜。这些诗都是在乘火车、坐飞行,或是上下班路上琢磨出来的。当我们品读这些诗作时,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康成元练习书法不仅仅从书法的法度上而言,而且将个人对祖国、对民族一种言志情怀都融入书法当中,是自己对书写及做人做事之道的有感而发,最后以书法作品呈现出来,使二者融为一体,博大雄强,非同凡响。

康成元的集字榜书也独具特色,不仅书写的内容全是自撰的格言佳句,多为文辞优美、内涵博大、文情并茂的四言韵文,而且都限定在《爨宝子碑》上仅有的403个字内,颂扬祖国、赞美人民、忠诚海疆的赤子之心见于锋颖之间,刚正不阿、黑白分明、洁身自好的浩然正气蓄于字里行间,至真至切,至坦至诚。毫不夸张地说,康成元的集字榜书达到了技法、学养、情感的完美统一。该丛书主编贾德江做了这样的评价:“康成元的榜书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刚劲、点画峻厚、结构大成、精神飞动,血肉丰美,深得《爨宝子碑》之精髓神韵,自成家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