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这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连队,没有厚重的连史,也没有“高精尖”武器装备,但6年来,先后3次站在万人瞩目的聚光灯下,成为青岛城最耀眼的公益明星;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连队,20多年里,历经数次编制调整、人员更迭,一直在演绎着敬老助残的佳话,接力爱心传承,悉心照顾年近八旬的盲人夫妇,在青岛城立起了一座道德丰碑;
这是一个传播正能量的连队,每名官兵都是爱的使者,每个班都是承载爱的方舟,8000多个日夜演绎着爱的奉献……
这就是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原海军疗养院)勤务连,从2014年起,先后被青岛市评为“十大微尘公益之星”“爱心陪伴空巢老人十佳团队”“最具社会责任奖”等奖项。早春时节,笔者走进这个连队,探寻他们的爱心密码和暖心故事。
老人的感动:我们有了千百双明亮的眼睛
“爷爷、奶奶,在家吗……”
“是大张吧,快进来……”
1月13日,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当天,气温骤降,哈气成霜,青岛市市南区湛山社区盲人夫妇王思聪、辛慧敏的家里却是暖意融融,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勤务连上士张新春和炊事班战友们送来他们熬制的腊八粥,一句甜甜地“爷爷、奶奶”让两位老人心里乐开了花。
社区居民都说,两位老人这些年多亏了官兵的照顾。王思聪、辛慧敏夫妇两人都将近80岁了,双目失明,膝下没有儿女,生活艰难。勤务连官兵20多年悉心照料,为他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
一进屋,战士们就忙开了,开窗通风、整理房间、擦抹桌椅……不一会儿就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
“王爷爷,这是到银行帮您取的300元钱,这10张都是10元的,您数数。”
“甭数了,连你们都不相信,我还相信谁啊,哈哈……”房间里传出王爷爷爽朗的笑声。房间一角,女兵夏莹莹、何维坐在辛奶奶身旁,替她揉肩捶背……整洁的房间充满欢声笑语。
每当天气好的时候,战士们轮流陪两位老人去八大关、栈桥、五四广场等景点“听青岛”,感受岛城日新月异的变化。爱心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精神的延续,而要将这种精神传递20多年,需要的是一份坚持的力量,一份向善的爱心。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传承,勤务连官兵从起初当作一项任务,而后转化为一份责任,到如今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
提起两位老人与勤务连官兵的不解之缘,就不能不提该中心营养科主任刘海青。1987年,正在青岛上高中的刘海青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这对盲人夫妇。1995年,刘海青军校毕业回到青岛,在原海军疗养院勤务连担任排长,她倡议连队成立“学雷锋小组”,经常组织官兵到老人家献爱心。从此,两位老人与勤务连的官兵结下了亲, 逢年过节慰问,新兵入营时“认亲”,老兵复退时“告别”,20多年从未间断。现如今,两位老人逢人就说:“我们有了千百双明亮的眼睛!”
评委的感动:军人的大爱奉献岂止在战场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多年来,这个连队官兵保持军人本色,默默无闻用爱心铺就了一条弘扬敬老爱老的温暖之路,回味悠长、温馨宜人。”青岛市爱心陪伴团队评委、青岛日报社新媒体副主任李莉莉对于勤务连官兵的爱心善举赞不绝口。“官兵多年坚持扬善立德,高筑岛城道德高地,他们用凡人善举诠释核心价值观,用自己言行引领时代风尚,聚焦凡人善举放大微小感动,释放正能量,引领新风尚。”
“勤务连官兵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公益事业贴上了子弟兵的标签,这是对偏激评论的有力回击。” 青岛市文明办主任刘志锋谈到当前社会上少数人对军人的偏见时,感慨万千。
“百善孝为先。连队官兵接力照顾盲人夫妇,让我们看到了部队优良传统继承和延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群众代表、湛山社区工作人员陈述辉敬佩不已,“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他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时刻冲上去需要正义感支撑,军人眼里容不得沙子,看见罪恶就应当制止;在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面对生活艰难的弱势群体,毅然是军人倾囊相助,让人们感受到军人的大爱奉献岂止在战场!勤务连官兵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出‘最美风景’,他们无愧于‘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光荣称号!”青岛市爱心陪伴团队评委给予勤务连官兵这样的评价。
连队的感动: 平凡之举难承溢美之词
“这些小事都是连队官兵应该干的,没想到各级却给了连队这么高的荣誉,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一定把爱心接力棒传承好。”心直口快的该连连长刘光辉介绍说,“记得前些年组织官兵到老人家献爱心时,经常会遭到一些人的白眼,有些人说我们在作秀,走在路上也有人指指点点,甚至还有人在背后说风凉话……”
如今,20多年过去了,当时照顾盲人夫妇的战士早已退伍返乡,而连队这种“敬老助残、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已深深根植连队血脉,成为连队的一种精神传承。山东济宁籍退伍战士李健将助人为乐的精神带回家乡,先后帮助多名临沂、枣庄等革命老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用自身行为传播着雷锋精神。
“对于两年未回过家的战士来说,看到这对盲人夫妇,看着老人雪白的头发,听着老人的话,恍惚间,想到了家中的爷爷奶奶。盲人夫妇没有子女,他们就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连银行卡密码都告诉我们这些毫无血缘关系的人,被人如此信任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勤务连上士张新春深有感触地发言,引起大家共鸣。
帮助老人的过程也是战士们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的过程。战士小孙当兵前生活衣食无忧,花钱大手大脚,每次组织学雷锋活动时,他总是“躲猫猫”,时任连长张传飞几次有意点他的“将”。通过面对面感受盲人夫妇的生活艰辛,小孙的思想触动很大,“像他们这样的遭遇都能坦然乐观面对,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从此,小孙像换了个人似的,样样工作争在先抢在前。
“家园情,幸福梦。面对生活的不幸和艰辛,他俩能乐观面对,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想想我们生活中遇到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00后”新战士张衡快人快语,一脸自豪地说:“现在我已经改掉了吃零食的习惯,每月还给父母寄孝心钱。”
“向上向善会使一个人的青春更加绚丽、人生更加丰盈。从连队官兵身上我们汲取前进的正能量,我们将号召全院官兵学习他们敬老助残、扶贫济困的大爱精神,努力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该中心政委蔡祥坚定话语代表了全体官兵心声。
网友的感动:爱心接力棒多了一抹绿色
在互联网上被点赞的幸福,来自爱的传递。去年10月份,由青岛市老龄委、青岛市日报社举办的“爱心陪伴空巢老人”网上评选活动,勤务连从35个候选团队中脱颖而出,420多万网友在互联网上竞相表达心中的敬意。
网友“海蛎子”说:爱心陪伴公益事业最难能可贵的是坚持,军营里兵哥哥、兵姐姐们用实际行动传递了满满正能量。顶起!网友“想要浪迹天涯的女娃娃”接着就发帖顶起,“兵哥哥、兵姐姐棒棒的,以后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去照顾盲人夫妇。”
部队官兵好样的,你们用实际行动,为军旗增辉添彩,同时也把军民鱼水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媒体人刘成龙”的赞扬让网友“曾经一兵”回想起当年的故事。他留言说:“我曾是刘海青排长带领的学雷锋小组的成员,离开连队16年了,没想到亲爱的战友们还一直坚持着,向我们这个英雄的连队和可敬的战友们致敬!”
在如潮的好评中,网友“过客一族”写下的“为阳光下最耀眼的那抹绿点赞!”的留言引发了网友的共鸣。
……
汇涓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笔者相信,这种“点赞善举、关爱好人”的行为是导向、是激励,勤务连官兵的平凡善举必将成为网络持续讨论的热点话题、社会广泛传诵的故事,成为人们心头的一股暖流、军营内外的一道风景。
军营的感动:多年坚持成就一道最美风景
“感动是一种力量,是触动心灵向善的力量,也是激励自我追求高尚、完善人生的动力。践行雷锋精神,传承乐于助人的闪光品质,用大爱续写感动的背后是当代革命军人对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海军特勤疗养中心政委蔡祥对战友们的行为赞赏有加。
今年年初,海军特勤疗养中心组建伊始,中心党委一班人就带头学习习主席关于弘扬优良传统系列指示精神,号召全体官兵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传承好发扬好。
用强军目标建连育人。有人说勤务连是“最美连队”,但在笔者看来,最美根植于平凡的岗位中,每个岗位都是创造最美的沃土,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得不简单,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干得不平凡,才能收获最美。作为军人,弘扬雷锋精神,传承助人为乐的闪光品质,是争当“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应有之义,更是对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在这份责任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官兵加入帮助他人的行列中来,为积攒传递正能量贡献力量。
这些年,连队官兵在帮助老人、捐款救困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奉献爱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助人为乐也能培塑风气,在优良传统的传承中正能量会得到积聚,在乐于奉献的强军实践中军人的好样子会更加清晰。
“弘扬优良传统关键是教育引导把本职岗位作为重要平台,将其贯穿到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每名官兵在本职岗位上迸发出的正能量汇聚到一起,就是波澜壮阔的强军伟力;每名官兵在弘扬见义勇为、好善乐施中自觉走在前列,在全社会传递正能量,就是势不可当的强国伟力。”海军特勤疗养中心鞠金涛主任欣喜地说。
爱心驱散寒流,义举托起希望。在勤务连官兵的带动和影响下,全院形成了爱心帮扶的雪球效应。2011年5月,青岛某驻军医院接收一名身患白血病的阴性A型血患者,在医学上称之为“熊猫血”,医院与血库都已没有库存血浆。正当患者家人和医院一筹莫展时,战士秦振华站了出来,“抽我的吧,我的血型是阴性A型血”,经过医院测量化验,小秦如愿捐献血小板。如今小秦光献血证就有4本,被战友们称为“献血达人”;退伍战士李蒙勇救2名溺水游客;前不久,战士付当当和贾重阳深夜护送迷路老人安全回家……如今,在该中心,爱岗敬业、精武强能、乐善好施蔚然成风。
图①:勤务连官兵与老人亲切交谈。
图②:中心营养科主任刘海青帮老人理发。
解孝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