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空军工程大学讲师古清月代表的房间,记者看到一份“关于以科技创新助力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建议”。
“这个建议来源于一次调研活动。”古清月代表告诉记者,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海南检察工作,期间她了解到,当生态环境、食药安全等社会公共利益被侵害时,检察机关可以代表国家提起公益诉讼,很多沿海地区检察机关已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然而,很多海上污染靠人工或无人机检测等难以达到调查取证目的。
凑巧的是,古清月代表原来攻读博士学位的西北工业大学,有个科研团队研发了由无人船、水下机器人和无人机联合构建的“海洋无人智能感知系统”,可以更精准地查找海水污染源。这项技术未来可能发展为纯自主跟踪检测,水下机器人可以携带水下传感器,根据水体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变化,自主寻找污染源,甚至可以进行水下视觉探测,把水下排污口等情况拍下来。
今年1月,古清月代表在应邀参加全国检察长会议期间,就提供公益诉讼技术支持与最高检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很快,最高检专门派员赴西北工业大学了解该项目情况。
针对水体保护公益诉讼遇到的困难,古清月代表建议,最高检可以与院校、科研机构、有关地方行政机关展开合作,将智能感知系统应用到水体保护等检察公益诉讼办案实践中。
(本报北京3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