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


■李 涛

3月12日,习主席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国防和军队建设时也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大力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让军政军民团结之树根深叶茂、永葆常青。”

从文化的视角看,军政军民团结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因其深厚的历史积淀、鲜明的价值取向和历久弥新的接续传承,已经凝铸为强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出强大文化力量。今天,我们要继续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使之在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中发挥更加深远的作用。——编 者

习主席强调,双拥运动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76年前,双拥运动诞生于抗日烽火中,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却早在人民军队创建时就已孕育。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明确要求起义部队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为建立一支真正代表工农利益、与旧军队有着根本区别的人民军队,他给部队规定了“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三项纪律和“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六项注意。在创建苏区和反“围剿”作战中,各地红军执行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官兵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和苏维埃政府的法令,遵守群众纪律、维护群众利益,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以模范行动去宣传、影响和争取群众。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相继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红军抚恤条例》《优待红军家属条例》《拥护红军委员会组织及工作大纲》等,使拥护红军、优待红军家属有法可依。苏区各级政府成立“拥护红军委员会”,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拥军慰军活动,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给红军指战员以极大的帮助和鼓舞。在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各游击区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游击队运物资、送情报、当向导、作掩护;国民党军实行移民并村、驱赶群众出山,群众就把自己的口粮、食盐等物资埋起来,做上记号,留给游击队;当游击队被敌人围困在山上处于断粮的危急时刻,群众就把粮食藏在竹杠里,趁上山砍柴之机留给游击队,而换上新砍的竹杠挑柴下山……陈毅曾深情赋诗:“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1942年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和陕甘宁边区部队军政干部会议上,军地干部共同商定:分别在军队和地方开展“拥护政府,爱护人民”和“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的运动。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确定从1月25日至2月25日为边区拥军运动月,并修订《拥军公约》和《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25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发出《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指出:“必须提高全军爱护根据地、建设根据地、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认识,使党政军民更加团结一致。”同日,留守兵团政治部发出《关于拥政爱民运动月的工作指令》,确定从2月5日至3月4日为拥政爱民运动月。2月1日,留守兵团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公布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个拥政爱民公约。在军地双方相互推动和配合下,一个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和地方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的群众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时值新春佳节,各部队组织秧歌队、民谣队、宣传队为党政机关和乡村人民演出,受到热烈欢迎。部队领导亲自带领干部战士向当地政府和居民拜年,给抗属和群众发放贺年卡、慰问品和写春联,邀请邻近党政机关人员及居民家长来部队驻地聚餐。有的部队还举行新年军民同乐晚会,大家欢聚一堂,关系融洽。群众说:“从来没有见过军队给老百姓拜年,请老百姓吃饭的事,这还是第一次哩!”八路军第385旅建的几个盐池,在生产中曾与群众争利。旅政委甘渭汉亲自带有关同志登门向当地政府和群众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老百姓称赞道:“想不到天下还有这样好的军队。”

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和群众也开展大规模的拥军优抗活动。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亲临南泥湾慰问在那里生产劳动的官兵;许多政府机关给部队赠送锦旗、慰问品,进行慰问演出;给抗日军人家属、烈属送年礼、贴春联。双拥运动的兴起,极大地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使边区军民达到空前的团结。

同年10月1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中,要求各根据地党委、军政领导机关都普遍地、无例外地开展这一运动,规定各根据地每年农历正月普遍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拥军优抗、拥政爱民群众运动。各根据地军民积极响应,掀起了双拥运动的高潮,并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

解放战争时期,双拥运动进一步发扬光大。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要求全军提高纪律性,保护群众利益,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纪律的现象存在。1949年初,毛泽东提出人民解放军不但是一个战斗队,同时必须是生产队、工作队。4月25日,毛泽东、朱德签署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宣布约法八章。人民解放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贯彻党的城市政策,遵守城市纪律,建立各级政权和群众组织,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稳定城市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实际行动树立起人民子弟兵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军民关系,为管理和建设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5月,中国最大城市上海获得解放。陈毅亲自制定“入城规则”,要求部队入城后一律不得进入民宅,并强调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行”。于是,当上海市民清晨推门出户时,无不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夜之间,马路上睡满了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胜利之师恪守军纪,宁愿露宿街头,也不肯入户扰民。目睹这一情景的荣毅仁曾回忆说:从这一刻起,我就知道国民党再也不可能回到上海了。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广大人民群众在“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下,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据统计,仅三大战役中支前民兵和民工就达539万余人,出动担架10.7万多副、小车43万多辆、大车38.9万多辆、牲畜103万多头、船只1.3万多条,运送粮食达9.5亿多斤,为夺取全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就是人民对子弟兵的深厚感情,这就是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无限信任。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1949年12月5日,毛泽东号召全军“除继续作战和服勤务者而外,应当负担一部分生产任务,使我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借以协同全国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人民解放军从1950年初起,除担负作战和执勤任务的部队外,抽调大批官兵抢修公路、恢复交通、屯垦戍边,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中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突击力量,为恢复国民经济、医治战争创伤、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军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涌现出南京路上好八连、雷锋等一大批英模集体和个人。公而忘私、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精神得到广泛发扬,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对全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63年8月1日,毛泽东为“南京路上好八连”欣然赋诗《八连颂》:“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以“抗洪救灾爱民模范营”“唐山抗震救灾模范连”“爱民模范”谢臣、“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等一大批英模单位和个人为代表的人民子弟兵,用鲜血乃至生命铸起了一座座舍生忘死为人民的不朽丰碑。

1991年1月,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双拥工作的首次会议。之所以选择在福州召开,源于福建是著名革命老区、人民军队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和深厚历史积淀。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上杭县才溪乡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拥军爱民模范乡”。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福州市探索出政策拥军、物资拥军、科技拥军、服务拥军等一系列长效做法,并出台《关于在农村全面开展义务兵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福州市〈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细则》等政策法规,切实维护军人合法权益,保证各项优抚安置政策落到实处,走在全国双拥工作的前列。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曾写下《军民情》一诗:“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小梅正吐黄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们党、国家、军队建设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习主席强调: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军民主动顺应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积极适应国家和军队改革发展大势,不断改进创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双拥工作水平。各地政府坚持“抓经济不忘固国防、搞建设不忘兴武装、谋发展不忘强战备”,倾情爱国爱军,密切军地联系、凝聚军民共识、促进资源共享,广泛开展群众性拥军活动,争做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坚强后盾;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牢记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聚焦备战打仗,全面提高实战能力,积极参加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以实际行动为民造福、为国兴利,保持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关系,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坚持富国强军相统一,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成立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全面推进悬挂光荣牌、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军人依法优先向全国交通、医疗等领域拓展;组织“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活动……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军爱民、民拥军的双拥热潮,举国上下合力谱写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壮丽篇章,对军人的认同和尊崇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爱我人民爱我军”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