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位让专业较弱的战士跳出战位搞保障,一个单位特意挑选“标兵哨”去站迎检岗——前者是考场思维,后者是迎检思维,两种思维,避“弱”选“强”之间体现的其实是一种倾向,就是少了“打仗思维”。
两篇稿件反映的问题,其实在基层部队并不鲜见。它们就像是潜伏期的恶疾,平时感受不到异样的症状,任由病毒侵蚀,若真上了战场,一旦发作,悔之晚矣。
诚然,基层有基层的苦恼。重建轻战的惯性思维、久治不愈的“五多”问题、过度拔高的安全标准等,这些带有传染性、潜伏性的痼疾,非一朝一夕就能挖根起底。一名旅主官坦言,都说抽考不临时拼凑“尖子”,让考核考出真实水平,但若你真这样做了,考砸了谁来担责?一名营主官吐槽,现在要求野外驻训场不能建得像营区一样,但为了通过层层检查,我们投入到驻训场氛围营造上的精力难道就比以前少了?
和平年代,军队面临的最大危险,不是来自敌军,而是源自打仗思维的退化,甚至异化。而树立打仗思维,首先得打赢头脑里的硬仗,用“打仗”的磨砺倒逼打仗思维的形成。
一位军事理论家曾说:“一个能把那些容易一时显示成绩,而对战斗力有危害的思想和行为坚决放弃的军人,到了战场是难以吃败仗的。”我们寄望于用潜望镜深察其迹,用放大镜认识其害,上下同心,久久为功,根除积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