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三八理论”,讲的是,一天24 小时可分成三份: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我安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前两个“八”并无多大不同,差距的产生很大程度取决于剩下的八小时如何运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八小时之外”是一笔巨大的时间财富。一个人哪怕每天肯花一点时间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日积月累,也会逐渐积累出足够的经验,不断有新收获。每天一小时用来阅读,就意味着一个月可以读完 2~3 本书,一年读完近 30 本书。相反,不懂得抓住和利用好“八小时之外”,时光便会在不经意间白白溜走。
一个人在业余时间做什么,与他的生活作风、人际交往、道德修养等息息相关。热爱生活的人,往往有着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他们把时间碎片整理得井井有条,或是钻研业务知识,或是陶冶兴趣情操,或是锻炼强健体魄。当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撑起“八小时之外”,生活便会愈加丰富多彩,人生也会积累多种可能。
军营生活虽然有一定的特殊性,从起床到熄灯大多数时间都被统一组织,但是碎片化的时间还是可以利用的。合理规划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积少成多,就会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