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腹地晨光熹微,鬼斧神工的群山绵延起伏,雾气缭绕的山顶上积雪依稀可见,散落在沟沟壑壑间的火炮昂首待命,一场炮兵实弹检验性演练即将打响。
帐外寒气逼人,帐内静默出奇。大战在即,第76集团军某旅旅长于洋紧了紧身上的大衣,神情凝重地紧盯着前方的炮阵地,宛如一座雕塑……
一
这是部队第一次挺进平均海拔3700米的雪域高原,在高原高寒条件下组织炮兵实弹射击演练,怎么搞?
“提升备战打仗能力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次演练必须向问题开刀,突破我们惯有的‘打靶思维’,让演练突出实战的味道。”演练前一天的部署会上,于旅长的话掷地有声。
“突出实战的味道”,反复咂摸着这句话,炮兵营营长胡培感到肩上沉甸甸的压力。部署会一结束,胡营长立即召集各连主官召开作战会,研究制定演练方案。
没承想榴炮三连连长王闰兵上来就开了一“炮”,大吐“苦水”:“我们连的新装备到位时间短,目前还处在人装磨合期,这次参加演练我们感到安全压力很大。”
这句话像引信一样,让会议现场炸开了锅。“我们连有些炮长和瞄准手都是其他专业转岗过来的,第一次参加实弹射击经验不足,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连长和副连长都是新调整任职的,指挥火炮实弹射击没有任何经验。”……大家七嘴八舌讲困难,一连串的现实问题摆在胡营长面前。
有人建议:“考虑到眼前这些无法解决的现实困难,这次演练先不要着急‘另起炉灶’,还是按照往年的‘路子’来,这样比较安全稳妥一些。”
“坚决不行!”话音未落,胡营长斩钉截铁打断了发言:“眼前是有些现实困难,但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旧观念困住了我们的思想,缚住了我们的手脚。”
真正的战斗还未打响,思想上的“战斗”却在激烈交锋。“安全毫无疑问是底线,但绝不能作为筹划演练的出发线和落脚点。”
“对,咱们要战胜的敌人不仅仅是对手,只有把自身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当作敌人逐个击破,才能真正缩短与战场的距离。”理越辩越明,畅所欲言的思想交锋成了统一思想的战前动员。
问题都摆在了桌面上,胡营长带着大家对每个环节深入研究并精细开展安全风险评估,确保方案既符合实战要求又尊重科学规律。火炮阵型配置,不再是习以为常的一字型配置,而是依据高原地形采取W型配置;观察所设置,不再是距炮阵地小角度配置,而是充分考虑“敌”情,防“敌”摧毁隐蔽设置……经过集中研究,一条条举措让演练的实战味道愈发浓郁。
利刃未出鞘,硝烟味已浓。一昼夜的研究,实弹射击演练方案几经波折终于出炉。面貌一新的方案,让不少官兵嗅到了一股不一样的“硝烟味”,纷纷摩拳擦掌地期待演练的正式到来。
二
凌晨6时许,高原的寒气还没有散去。“叭!叭!”随着2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实弹射击演练正式开始。
确定方位、锁定目标、装定诸元……前沿观察所里,担负指挥员的榴炮三连指导员周君豫目光炯炯有神。“‘敌’火力点,X号装药,标尺X,方向X,四炮一发装填,放!”周君豫一声令下,炮弹拖着尾焰呼啸而出。
“不好,近弹!”透过望远镜,周君豫看到炮弹提前炸开了花,他迅速下达指令调整射击诸元再次射击。意外的是,第二枚炮弹还是近弹,并未摧毁“敌”目标。
时间关乎胜负,战机稍纵即逝。周君豫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刚上任不久,首次指挥实弹射击就出了岔子,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他稳住心神,当机立断决定采取排除法,现场逐一排查问题症结。计算兵检查参数计算,炮长检查装定诸元……
“是不是炮身不稳?”正当周君豫百思不得其解时,侦察兵张永德一句话点醒了他。他迅即呼叫炮阵地指挥所派人现地观察,果然是炮身位置发生了偏移。
由于昨夜暴雨今天暴晒,沙土地土质由坚硬变松软,致使火炮稳固性变差,受炮弹反作用力影响炮身位置发生了偏移,影响了射击精度。
找准了问题,周君豫果断命令各炮班向驻锄板后切面填充沙土并浇水夯实,确保炮身稳固。“轰!”重新装填射击,“敌”目标被精准摧毁,他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以往部分政治干部没有找准自己指挥员的战位,导致打仗能力有欠账。”看到周君豫的表现,全程观战的政委王韬点点头,“这次演练最大的收获就是政工干部自主指挥打仗、临阵排解特情,全方位锤炼了战场指挥能力。这种做法以后我们还要坚持!”
和周君豫一样经受考验的还有营里指挥保障连四级军士长李建。作为全营资历最老的通信兵,以往选定无线接力站位置轻车熟路,靠近指挥所就近设置就行,没有什么硬性标准和要求,但这样的做法却存在“敌”顺藤摸瓜就能轻易定位指挥所位置的隐忧。
“老李,你这种敌情意识欠缺、随意缩减训练难度的思想必须改!”部署会上,指导员苏红如毫不客气地指出,接力站设置要打破惯性思维套路,充分考虑“敌”情、地形等因素,既要利于隐蔽伪装,还要确保通联顺畅才能过关。
当兵14年,李建头一回在演练前感受到挥之不去的焦虑。为了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他带着班里的战士自主判读地图、反复现地勘察、对比分析利害,经过3次调整,最终将接力站选定到距观察所3公里以外的隐蔽位置,并顺利通过营里的验收。
三
高原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中午还是艳阳高照,直射的阳光照得人皮肤生疼。转眼间,片片乌云被风裹挟着慢慢卷积,而连贯实弹射击演练还在紧张进行中。
天空乌云越积越厚,噼里啪啦的雨点一股脑儿砸了下来。“演练继续!”于旅长态度坚决地打消了个别官兵的“停战”念头:“战争不讲天气、不分地域,我们也不能因这么点风雨就畏手畏脚!”
阵雨来得快去得也急。而这时,自行火箭炮连连长王蒙正指挥射击,任务是拔掉“敌”前沿阵地碉堡。“放!”连队6门火炮接续打击后,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出现了连续偏弹,没有达到预期作战企图。
问题出在哪儿?王连长将各个环节在脑子里快速“筛查”,上午演练时这几门火炮都一打一个准,为啥这会儿就不行了?
王连长通过有线单机联系阵地各炮长,开了个简短的“诸葛会”。中士炮长李龙讲出了自己的猜想:“问题可能出在修正参数上,早上气温明显比这会儿要高,而我们现在射击装定诸元还是上午的参数,会不会影响了射击精度?”
王连长恍然大悟:气温环境变了,自己居然还按经验来,这要是上了战场可要出大事。他立刻指挥各炮重新调整射击诸元,一举摧毁了“敌”目标。
12个小时的连贯演练,意外“敌”情频发,逼着各级指挥员在各种突发情况中锤炼打赢硬功。
夕阳斜照,将余晖温柔地铺在群山叠峦之间,映照着一门门经过战火洗礼的火炮。随着两发绿色信号弹腾空,演练画上了句号。
刚下阵地就进“中军帐”,演练刚刚结束,另一场复盘检讨的“战斗”随即打响。“对照实战标准,我们究竟离战场还有多远?”简要讲评演练成绩后,旅领导开门见山抛出问题。
“某新型自行火炮,部分人员以惯用的手动射击取代自动射击,没有发挥出武器的最佳性能。”“实弹射击时,阵地警戒人员隐蔽伪装不够,实战意识不强”……营连主官人人不讲成绩,结合演练拉单列条查摆问题、提出整改对策,为下一步对表实战纠治和平积弊竖起了新的问题靶标。
“绝不能把今日的问题留给明天的战场!”讲评总结中,于洋旅长深有感触:“命中问题比命中目标更重要,我们要打一仗进一步,不怕暴露问题,不怕推倒重来。平时多解决一个问题,战时才能多一分胜算。”
走出“中军帐”,指挥员们一个个步履匆匆,演练胜利的喜悦已经成为昨天,此刻,复盘中暴露出的一个个问题仍回旋在他们的脑海里,他们的脚步坚定而有力,因为明天还有更艰巨的战斗在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