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科技创新最怕“见好就收”


■姜  河

近段时间,两位科技人物引发官兵关注和热议。

其一是军队基层科技干部焦锋利。在基层有限的科研条件下,他坚持攻关某型直升机校靶仪,10年间3次拒绝厂家投产,直至达到实战运用要求。

其二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两院院士刘永坦。从1991年开始,经过10年科研,刘永坦在“新体制雷达与系统实验”中取得重大突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很多人劝他“功成名就、见好就收”。但在刘永坦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因为科研成果还未转化为实际应用。后来,经过40年坚守,他终于开创出中国新体制雷达之路,给祖国的万里海疆安上“千里眼”,个人也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科技创新是一场“寂寞的长跑”,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焦锋利和刘永坦的成功,就在于他们长期坚守、持续攻关、力求完美,坚决不搞“见好就收”那一套。

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然而,从科技理论到科技产品,再到科技应用,最后转化为战斗力,这中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如果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中取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收手不干,就难以很好地实现战场应用,发挥最大价值。只有紧盯科技创新的每一个环节,攻关不止、奋斗不止,直至实现成果转化,在战场上得到有效运用,才可以说创新取得了成功。

科技创新本身就是一项需要奉献的事业,最怕的就是为名为利,不能坚持到底。部队一些单位每年都会组织科技创新评比,很多成果榜上有名,但也有不少成果在高光散去之后,很快就成为“睡美人”,并未发挥实战效应,原因就是有些人在荣誉面前停住了脚步。如此一来,看似评了一大堆奖,对部队战斗力的贡献却十分有限。

科学事业是寂寞者的事业,创新活动是奉献者的活动。军队科技工作者只有像刘永坦、焦锋利那样,甘坐冷板凳、勇做挖井人,不怕困难、永不停息,坚持走好自主创新的路,才能把创新之火燃烧在战位,让创新之花盛开在战场,为科技兴军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92351部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