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聚者胜,是指能够有效将作战体系效能聚焦的一方,能够聚集更多的作战能量,能够取得作战胜利。无论哪个时代,战场主动权的争夺、作战目的的确定和作战手段与方式的运用等,无一不受力量聚合的影响。力量聚合就是要通过力量的科学组合、紧密配合、有机融合,形成整体,构建起效能倍增的作战体系,适应作战双方体系对抗的客观规律。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是决定作战力量聚合程度的关键因素,先进的网络信息系统使得信息化时代的力聚程度更为紧密,体系作战的效能得到实质性提高,但力聚者胜的原理不曾改变。
可集中优势兵力,以众击寡。力聚的突出实现途径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毛泽东“歼灭战”军事思想的光辉一笔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孙子兵法也讲“十则围之,五则分之,倍则攻之”。《孙子兵法》虚实篇说:“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从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战争论》也讲过:“第一个主要原则是把敌人的力量归结为尽可能少的几个重心,如果可能,归结为一个重心;同时,把这些重心的打击归结为尽可能少的几次主要行动,如果可能归结一次主要行动;最后,把所有的次要行动尽可能保持在从属的地位上,总之,第一个主要原则就是尽可能集中地行动。”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之所以强调集中优势兵力,特别是在决定性的时机、地点集中精兵利器,其实质在于使作战力量始终形成对敌优势,以争取以众击寡的有利态势和主动地位。
可增大防御效能,使敌难以突破。力聚者胜不仅体现在进攻作战上,同样也适用于坚守防御作战。只有将兵力分散配置的同时,使战斗力形成聚合,才能够有效抵御敌方的强力进攻。特别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以这种力聚结构,形成局部的作战优势,才能有效抗击敌进攻的强度,使敌难以突破,从而保持防御体系的稳定。
可以说,从世界军事发展史来看,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到毛泽东的军事实践;从牧野之战到围魏救赵的战例,从三国争霸到信息化战争,无不贯穿了力聚者胜的原理。到了信息时代,我们可以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利比亚战争等的作战行动中看出美军和北约军队在力量聚合上的效果,彰显出力量聚合制胜的永恒原理。力聚者胜这一制胜机理是弱军对抗强军的唯一法宝,蕴含着由平凡变为卓越的洪荒力量。弱军聚力可以战胜强军,而强军违反了力聚的制胜机理,则会败于弱军。
(延伸阅读:《快捷者胜》,本版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