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尽快扭转“被动式”备战模式

——在解决问题中聚力推进备战打仗⑥


■谢 军

很多人有过晕车的经历,但有一类人很少晕车——司机。有一种解释是,坐在驾驶位的人掌控着汽车的运行状态,什么时候刹车,什么时候转弯,什么时候颠簸,他都会有一个心理预期,并提前做好准备。而乘客则不同,对汽车运行状态的变化,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可见,是主动应对还是被动接受,差别十分明显。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的这句名言,道出了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重要性。“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权”,是一支军队建立优势的基础、形成胜势的前提,一旦失去了这种“权”,离失败也就不远了。因此,力争主动、力避被动,并尽一切努力迫使对方失去主动、居于被动,始终是交战双方博弈的焦点。

有备才能无患,备战务须主动。回顾历史,强大的德国之所以不敢侵犯瑞士这个小国,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瑞士人备战意识强烈,“迈出右脚是一位公民,迈出左脚就是一名战士”。事实证明,只有切实把“箭在弦上”当成一种常态,把“从难从严”练成一种习惯,才能避免受别人欺负。反之,“若兵无先备”,就会产生“不应卒”“失于机”“后于事”“不制胜而军覆矣”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这笔账,丘吉尔算得很清楚:“如果我们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而战争没有爆发,我们失去的可能只是黄金。但如果我们事先没有做好准备而战争爆发了,我们失去的将是整个大英帝国。”从纳粹德国闪击苏联,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再到中东战争以军偷袭得手,无不印证了这个道理。

然而在现实中,仍有少数单位把备战模式调成了“被动式”。比如,有的主动掌握研判情况不够,遇有突发情况反应迟缓、指挥忙乱、处置不周;有的作战方案计划“旧、虚、粗”,满足于“有”而不是立足于“用”;有的值班力量要素不齐全、布局不合理、联动程度不够;有的战备基础建设历史欠账多,战备物资设施应急才请领、轮战才抢修,遂行大小任务都要临时调整;有的新改建部队装备与编制不一致,人员专业对口率低,物资器材配备缺口大……凡此种种,皆是“被动式”备战的表现。

应当认识到,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倘若思想麻痹、精神懈怠,不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就会有重蹈历史覆辙的危险。尤其是现代战争“首战即决战,发现即摧毁”,爆发突然、进程短促,预警时间极短甚至没有预警,日常战备水平往往是影响战争结局的关键因素。只有准备周全,才能争得主动、谋得胜算;如果疏于防备,就难免被敌人牵着鼻子走,甚至落得兵败将亡的下场,那是要负历史责任的。

“随时准备打仗”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必须对备战紧抓、实抓、主动抓。应当进一步增强“席位就是战位,值班就是备战”的意识,保持指挥机构灵敏高效运行,优化战备值班力量结构布局,论证施行战备任务周期轮换制度,按实战要求分类量化战备标准,常态组织战备检查和能力评估,确保部队时刻保持正规值班秩序和良好战备状态。

掌握主动、拒绝被动,就能“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只要各部队始终盯紧未来战场的“灰犀牛”“黑天鹅”,着眼“突发”做文章、立足“应战”设考题,把“主动式”备战模式搞得更加完善,就一定能打通战斗力的“任督二脉”,练就“一剑封喉”的胜战本领。

(作者单位:武警上海总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