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布朗运动的老人
81岁的航天专家潘厚任,曾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退休后,他加入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
这个演讲团成员平均年龄超过65岁,大多数人参与过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这些老专家跑遍1600多个县(市),办了23000多场讲座。
有人说,潘厚任是“做布朗运动的老人”。布朗运动,是指微小粒子的无规则运动。只不过,潘厚任的“布朗运动”一直在科学的轨道上。
一次,演讲团去云南一所山区学校讲课,本来说好只面向一个年级。但他们到了现场,校长激动地说:“机会难得,能不能让全校学生都来听课?”最后,讲座被安排在操场上进行,台下坐了2000多名师生,精彩的授课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
然而,20年前科普团刚刚成立时,给予他们的没有这么多掌声和肯定。微生物学家孙万儒去一所重点中学做科普报告时,校领导告诉他:“只有1小时,多1分钟也不行。”连在场的学生读几年级,这位领导都没告诉他。
要想改变现状,首先要保证授课质量。科学家走到讲台前都要试讲,“不管你是院士还是领导”。为了激发师生们的兴趣,演讲团成员不仅要传授科普知识,还要结合自身经历讲述科学家的人生故事。这么多年东奔西走办讲座,不少人担心他们身体吃不消,但科普团成员认为自己“还年轻”。在他们心目中,科学拨慢了他们年迈的时钟,帮助他们找回了奋斗的青春记忆。
终点就在开始的地方
又一位国之栋梁离开了我们……
“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对不起,项目取得的成果没有讲完……”中国航天和探月事业功臣王焕玉说完最后一句话,便倒在挚爱的学术报告台上。
我国改革开放那年,王焕玉便开始从事X射线的研究,这一干就是40多年,他从一个小伙子变成了银发老人。
40多年来,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X射线谱仪、嫦娥三号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粒子径迹探测器等成功发射到太空工作,使我国在国际空间X射线及高能粒子探测的舞台上,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这些闪亮的成绩单中,王焕玉最引以为豪的是,倾尽了他半生心血为国铸造的“慧眼”卫星。
2017年6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王焕玉担任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慧眼”卫星的升空,让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终于有了中国的“观众”,填补了我国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研制的空白,实现了我国天文观测由地面观测到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
王焕玉曾说,“终点就在开始的地方”。退休的他,本可以静下心来颐养天年。但王焕玉坚持要重回自己的三尺讲台,给学生讲课,做学术报告,参加项目评审,他的工作丝毫没有停歇,工作几乎占据了生活的全部。
直到网页上发出了他逝世的讣告,直到他的名字和照片失去了颜色,我们才第一次听说了他的名字,才第一次知晓他的贡献。
在我国迈向科技大国的进程中,正是有了无数位像王焕玉一样的科学家们无私奉献,才有了科技事业的辉煌成就,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真正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