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军历史上又一光荣时刻——
2018年9月,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里,新添两座不朽的丰碑。至此,英模画像从8位增加至10位。
这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件大事——
习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
“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这一主题教育,对于教育引导官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受到广大官兵热烈响应。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牺牲在工作岗位和任务一线的官兵达数十位。他们用宝贵的生命,书写了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出色答卷。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这篇新闻观察,也许尚不足以概括我军整体精神风貌,但滴水见阳光,希望能为读者带来启示和思考。
“申亮亮!”“到—”
“东方-2018”战略演习中,第78集团军某工化旅班长王冬进行战斗动员,全班齐呼老班长申亮亮的呐喊声壮怀激昂。
喊声英雄泪满襟!在该旅营院里,申亮亮的“身影”随处可见。所在连队每天晚点名,第一个呼点申亮亮,全连官兵答到;新兵入伍第一课,全旅讲述申亮亮的故事……当然,时时激励官兵的,还有连队俱乐部里悬挂的10位英模画像。
“有一些名字,总能让人过目难忘;有一些故事,总能激荡历史回响。”该旅政委于子刚介绍,多年前,在中国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时,年仅21岁的战士张明被子弹击中头部,牺牲在战位上;多年后,依然是在非洲大地,马里维和部队遭遇恐怖袭击,上士申亮亮同样牺牲在战位上。
一脉相承英雄气。10年来,该旅执行抗洪抢险和出国维和等急难险重任务,张明、关喜志、申亮亮等同志壮烈牺牲。
感情的波澜尚未平复,理性的思索已经开始:如果我们从历史、社会、时代的更深层次来思考,在白鸽飞舞的年代,“英雄群体现象”说明了什么?带着思考,记者走进该旅,追寻官兵学习英雄的足迹……
一支铭记英雄的部队,一定会英雄辈出
“我没听太清,您能再说一遍吗?”
采访中,该旅装备维修科副营职助理卞龙反复说的这句话,引起了记者好奇:这名年轻军官的耳朵怎么了?
“在那场马里恐怖袭击中,耳膜被炸穿孔了!”卞龙解释说,2016年5月31日,卞龙在那场震惊世界的马里恐怖袭击中耳膜受损严重,听力每况愈下。
作为时任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工兵分队某中队队长,卞龙的手机里至今还留存着那段惊心动魄的画面:恐怖袭击车辆撞上防护墙前翻落地,并迅即爆炸,火球腾空而起……
“有十几米高,巨大的冲击波和无数碎片瞬间使工兵分队大部分营房和装备受损。申亮亮牺牲,司崇昶重伤。”回忆这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卞龙哽咽了。事情过去两年多了,申亮亮经常走进他的梦境,“如果那天亮亮没有牺牲,现在应该已经结婚生子了!”卞龙说,从申亮亮到李磊、杨树朋,那个夏天,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有3名年轻的中国军人牺牲在维和一线。
那一天,司崇昶受重伤,腿部多处骨折。卞龙和司崇昶回国做完手术后,医生告知他们“后遗症”肯定在所难免。当时,他俩躺在重症病房中的对话,卞龙依然记忆犹新—
“我腿断了不要紧,但你这耳朵听不见可就不行了,以后怎么听从命令、指挥部队?”听司崇昶这么说,卞龙好久才反应过来:“我这耳朵听不见不要紧,你腿断了,还怎么外出执行任务?”
两人对视,哈哈大笑。
两年后,卞龙从作训参谋改为后勤助理,3次参加抗洪抢险,荣立二等功1次,被吉林省政府评为“吉林好人”。而司崇昶则把马里维和实战经验编纂成册,转行“武教头”,指导战士实战化训练,荣立一等功,并作为唯一军人代表被山东省评为“山东之美”。
“若我走到人生最后,要像老营长那样,愿将余下的生命留给他人……”这是该旅官兵自编自演小品《永恒的白鸽》中,维和勇士申亮亮临终前的一幕。此时,台下官兵们眼里早已噙满泪水。
“以前知道关喜志是申亮亮的老营长,却不知2005年关喜志与烈士张明在利比里亚一起战斗过。”排长姜植中感慨,只要一想起身处在3名烈士的英雄部队,自己全身的热血就会沸腾起来。
“英雄逝去,但从未远离。”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李国栋告诉记者,他们新兵入营的第一堂课是崇尚英雄,老兵退伍的最后一课是告慰英雄。近年来,部队走到哪里,就把英雄的精神带到哪里。无论远赴马里维和,还是砺兵白山黑水,旅党委广泛开展“学英雄光辉事迹,走英雄成长道路”群众性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官兵传承红色基因、聚力练兵备战,自觉担当起军队新时代使命任务。
一支铭记英雄的部队,一定是英雄辈出的雄师劲旅。对此,该旅官兵感受格外深刻。
2017年7月中旬,吉林市突降大雨,洪水肆虐。恰在这时,其他常委遍布各地忙于移防事宜抽不开身,刚从维和隔离区走出不到一个星期的副旅长吕国辉,还未和家人团聚,便主动带队前往抗洪救灾一线。永吉县医院被洪水围困,吕国辉带头进入,带领官兵转移病人200多人。当别人问他:“刚从恐袭生死线回来,干嘛这么拼?”他回答说:“英雄的精神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人民群众需要时我们必须义无反顾!”
在你我身边,不断涌现的“平凡英雄”时刻让我们感动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英雄都在为和平献身。不同的是,前者是在瞬间牺牲,以英雄壮举筑起山一样的功劳;后者更多的是一点一滴付出生命,把山一样的功劳铺展得很平很远。
士官张建转岗后,转型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妻子安慰他:“别怕,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家里有我,你就安心工作吧。”
妻子通情达理,张建倍感欣慰。一天晚上,他收到妻子微信,点开一看,原来是他维和期间和妻子的聊天记录,妻子一直没舍得删。张建越看越有精神,几个月后,他不仅成功转型,还取得了全旅专业比武第二名的好成绩。
维和“对话”到底说的啥,竟然能让他重整旗鼓?这天主题教育课堂上,张建一字一句念着:“告诉咱爸妈,他们的儿子是英雄,这周已参加3次战斗了”“老婆,你在家替我尽好孝,我在前线为国尽好忠,咱俩给儿子打个样”“只有经历过战火纷飞,才知道和平来之不易。回去我一定要好好练本领……”
念着,念着,许多官兵眼角湿润了,却又倍感振奋:“咱们生死关都闯过来了,就不信闯不过眼前这一关!”
“维和勇士”、上士刘玉国的家里,有两个“红牛”饮料瓶子。多少次搬家他都舍不得扔掉,而且每次都放在进门的橱柜上,十分抢眼。
“一瓶‘红牛’是关喜志参谋长牺牲时,驻地群众慰问时送的。另一个是马里维和执行任务时,班长送我的。”刘玉国介绍说,马里当地物资匮乏,维和一年多时间,大家都忘了饮料是啥味儿了。临近回国前一个月,他们到交战区执行任务,班长拿出了珍藏许久的一瓶“红牛”饮料,让大家轮流喝一口。在场的8个人都只抿了一小口,轮了两圈后还有大半瓶。最后,班长命令体力较弱的刘玉国赶紧喝光。那次,他们经历了高强度的沙尘暴,可任务完成得既好又快。
“时间对人的考验,更能激起经久不息的感情波澜。”采访到这里,记者的眼圈红了:当多少恋人把恋情化作草地上的行行足迹时,中国军人却不知疲倦地跋涉在万里边关守护和平;当多少家庭把亲情化作天伦之乐时,中国军人一家不圆却守护万家团圆……其实,军人的眼睛里不光有钢枪的准星,也有孩子的笑、亲人的梦;军人的耳朵里不光有雄壮的军号,还有父母的呼唤、爱人的眷恋。但是,至高无上的使命,使他们无怨无悔抛家舍业、离妻别子,白天与武器相依,夜晚与星空为伴。
在你我身边,不断涌现的“平凡英雄”时刻让我们感动!2013年,首批先遣分队翻译林属建,望着天空若有所思。出发前,林属建的父亲就已经病危,但家人怕影响工作没告诉他。来到马里不到1个月,老人病故了。临终前,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想再看儿子一眼,但远隔万里,再加上不能随时上网,未见父亲最后一面成了林属建心中永远的痛。
战士张云已经和女友约定情人节那天结婚,结果因为维和不得不推迟婚期。当已经在梅那卡执行4个多月任务的张云拨通女友电话时,听到的却是对方决定分手的消息。
从该旅转业的军官方宝双,至今留着一件破损的救生衣。2010年7月,吉林省永吉县城一片汪洋,就在方宝双带队第5次转移群众时,他所乘的冲锋舟突然失控,战士刘川、赵利林被甩到水里。方宝双毫不犹豫跳入水中,奋力将两名战士推向岸边脱离险境,自己却被汹涌的急流卷走了。
3个多小时过去了,就在大家以为他已经牺牲的时候,一辆地方车辆将方宝双送到总指挥部。原来,方宝双落水后被冲到5公里以外的永吉县开发区,被当地群众救上岸,大家称赞他是“抗洪英雄”。
从“凡人”到英雄的距离有多远
“又见面了,俄罗斯!”
作训科参谋迟旭文没想到,经历2015年、2016年两次俄罗斯穆罗姆“开阔水域”军事竞赛后,自己再一次代表祖国,踏上了俄罗斯这片土地。
战车喷红标,胳膊挂国旗。那天下午,和迟旭文一样,120名中国军人乘坐装甲车队穿过俄罗斯外贝加尔斯克,最终在楚格尔地区安营扎寨。他们是参加俄罗斯“东方-2018”联合演习的先遣部队。
“看到大门上悬挂的五星红旗,许多俄国军人异口同声地呼喊‘中国军营’;机动途中,看到战车上五星红旗的标志时,许多俄国老百姓都会停车挥手欢迎。”迟旭文说,当俄军听说这120名中国军人中,有一半以上执行过维和任务,有长达一年以上的作战经历时,俄军士兵伸出拇指,连称“依优异”!
“依优异”翻译成中文就是英雄的意思。经历过马里维和、赴俄联演任务的参谋长王世伟感慨:“如果不是这个时代,不会有这么多机会让大家成为英雄。”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迟旭文告诉记者,对千千万万军人来说,和平年代,牺牲并不遥远。穿上这身军装,就要随时准备为国捐躯。对于近3年牺牲的部队英雄,他随口就能说出几个来:
—2016年4月27日,飞行员张超牺牲在飞向航母的最后时刻,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
—2017年春天,东部战区陆军某旅飞行员张浩驾驶战鹰执行夜间训练任务壮烈牺牲。
—2017年8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第二天,刚过40岁生日的东部战区陆军某炮兵旅原副旅长黄竞,在西北大漠演习中遭遇车祸不幸牺牲。
“从‘凡人’到英雄,并非遥不可及。在祖国需要的时刻,他们个个义无反顾。”说这话时,迟旭文眼睛潮湿了。
人们对军人英雄的景仰,包含着一种企盼:国家的安全保障。众所周知,中国革命是打出来的。迎着战火硝烟一路浴血前进的人民军队,始终高举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战旗,英雄辈出,浩气长存。
“能代表国家走出国门的就是英雄!”2016年马里恐袭中负伤,又重返战场的上士杨占成,在赴俄联演中再一次走出国门。
“胸怀祖国,在岗位上默默坚守的也是英雄。”这次中俄联演,同样在马里负伤的上士丁福建,每天晚上在电站值守,在马达轰鸣中醒来,在机器嘈杂中入睡。曾经的恐袭让他耳鸣不止,难以入睡。虽然很辛苦很难熬,但每当看到胳膊上的国旗,他又马上充满力量!
“传播英雄的,也是英雄。”全国共青团代表、该旅地雷爆破连排长管泰然,致力于弘扬英雄事迹。他认为,新时代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国防教育课上,他讲述的英雄更为宽泛:“拼命三郎”廖俊波背石上山,打拼到生命最后一刻;“心有大我”的黄大年呕心沥血,点亮科技报国的明灯;“新愚公”李保国扎根太行,用比山还坚定的意志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皮肤黝黑、个子不高的曲峰放到人堆中不会惹人注目,但懂行的人看到他“三道拐”军衔就明白,像他这样的二级军士长,在军营中屈指可数。
曲峰被称为“兵王”。在“东方-2018”战略演习现场接受采访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可不是啥英雄,就是一个普通的修理工。”
修理成“家”了,身上满满的“工匠精神”。近20年来,他去过利比里亚、马里维和,参加过9次抗洪,经历过中俄“和平使命-2009”演习,参与国内重大演习任务30多次,维修装备上万次。战友们评价他说:“一个人能顶一个修理所,他就是新时代军队‘工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一些人觉得,直面生死的人才算英雄。实际上,那些默默无闻在自己岗位上踏实奉献,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的“工匠们”,其利虽微,却造福于世,和英雄无异。
“哲人言,是英雄使自己成为英雄。”曲峰说,军人随时准备上战场,人民才有可能远离战争。长期的和平环境,对于军人的战斗意志是一种腐蚀剂。然而,对于一名真正的军人来说,只有战争时期和战争准备期,并不存在和平时期。
时代呼唤英雄,时势造就英雄。我们相信:新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阔步前行在强军兴军征途上的人民军队,必将涌现更多的英雄人物!
版式设计:梁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