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支参赛队伍,赛场上遇到的临机情况几乎都不相同,成绩偶然性成分太大,不能说明真实水平……”在三界训练基地,凛冽的寒风也吹不散比武竞赛议训会上呛人的火药味,不少单位埋怨竞赛临机变化过多,参赛队员相互考的不一样,成绩不够客观公平,纷纷要求统一考核内容和标准,“回到同一起跑线上”。
这时,作为大赛仲裁的陆军步兵学院教授朱淑清站了出来,“设置不一样的临机情况,考的就是指战员的现场反应能力。战场永远不变的就是永远在变,下次竞赛临机原则还可以更彻底!”他的一席话让会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刚才还不服气的带队领导也只好摇摇头:“老朱的想法真让人‘摸不透’。”
“摸不透”的较真劲
——“军事教员就该把细节做到极致”
冬日的南昌阴雨连绵,寒风裹挟着雨滴,从陆军步兵学院的演训场上呼啸而过。在几近零摄氏度的风雨中,有个身影正在深一脚浅一脚地艰辛跋涉着。从早到晚,为次日特战队员比武预备的50多个点位被他一个一个确认正常完好之后,再小心翼翼地放回原位。
黝黑的面庞、布满老茧的双手,很难将这个身影和大学教授、全军战斗技能首席专家联系在一起。
他就是朱淑清,“雨中之行”只是他作为军事教员的一次“日常巡逻”。虽然身为教授,可是他常年一身迷彩,作训鞋每年都要穿坏好几双。
“一定要去实地看一看,把参赛队员可能走过的路都蹚一遍,我才能放心。” 朱淑清说,军事教员就该把细节做到极致,就得跋山涉水,和野外环境打交道, 条件越是恶劣才越能接近真实战场、越能掌握现地第一手资料。
学院军政基础系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千万不要和老朱比较真”。作为全军各项比武竞赛的“挑梁”负责人,刚接触这项工作的时候,老朱可碰了不少软“钉子”。“隔行如隔山”,可是作为主裁,要是在某一竞赛领域是个“外行”,说话的分量就会大打折扣。特别是讨论方案的时候,朱淑清提出的意见往往遭遇专业教员逐字逐句的“挑刺”。“外行不懂瞎指挥”,这可让老朱坐不住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跨专业这座山给“挖”通了。
为了提高自己非本专业的军事技能水平,朱淑清大量查阅国内外军事比武资料给自己“加油充电”。从年初到年尾,专业资料翻烂了几大本,学习笔记记了十几册,红蓝相间的批注写满了一行又一行,办公室的灯光亮了一夜又一夜……直到现在,他的妻子一听到“比武”两个字还是直摇头,因为一到有比武的时候,朱淑清从来没有在凌晨以前回过家。
就是靠着这股子较真劲儿,朱淑清慢慢将自己打造成了跨专业的“百科全书”。竞赛环节如何科学设置、课目转换如何确保安全,每一项他都驾轻就熟、如数家珍。不少部队指挥员都对他挑起大拇指,“服了”。
“摸不透”的怪脾气
——“暴风雨”变成了“表扬信”
“勇士杯”竞赛中的一个晚上,朱淑清接到申诉电话,两支参赛队申请补打夜间射击课目,理由是突如其来的大雨对考核成绩造成了影响。由于不可抗力的突发天气原因影响了发挥,很多单位都认为为了考核公平,重考一次理所应当。不料,看似合理的要求却遭到一口回绝。朱淑清的解释是:比赛规则明确规定“除人为因素干扰,均不予复试”。
不少人对朱淑清的第一印象是:不像教授像“老兵”。赛场上的他常年挂着一副不苟言笑的“扑克脸”,活生生一个让人摸不透脾气的怪老头,让人觉得少言寡语、不近人情的同时,不敢生出半点套近乎、走后门的侥幸心理。
去年9月,朱淑清率领团队受邀观摩“精武杯”竞赛。一到赛场,朱淑清不坐观摩台,而是直奔考核点,趁着比赛间隙与裁判、参赛队员交流了解情况,还不时掏出本子记录。现场不少人看见他一边记录一边眉头紧锁,心中暗想:完了,老朱这么仔细地记录,赛后交流会上准少不了一阵“暴风雨”。结果,暴风雨没等来,等来的却是一封“表扬信”。会上,朱淑清说,“这一次竞赛让我受教良多,特别是在场地选择和优化组织流程上,有些方法是我们以前没有想到的……”
大伙儿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朱淑清挑的是自己的“刺”。队员们通过参赛练技能,他则是通过观摩砺专业,就是这样孜孜不倦的学习提高,让朱淑清成了军事比武竞赛的跨“界”行家。
“摸不透”的进取心
——“唯一不能输的,就是5000米跑”
临近寒假,大家都在忙着计划出行,难得清闲的朱淑清却把自己“闷”在办公室里。上学期的工作总结、新学期的教学方向,都是他给自己布置的“假期作业”。
新的一年,朱淑清又开始策划下一届“精武”军事比武竞赛。别人说只需把方案稍作完善即可,何必牺牲来之不易的假期?他却坚持把过去的方案推倒,准备重新升级打造新一版的“精武-2019”。朱淑清认为,“比武就是要一次难过一次,都考一样的,那就没有意义了。”
一次比武过后,朱淑清发现不少原本风风火火的参赛官兵,因为感觉“有劲无处使”而情绪低落。有的战士反映“曾经紧绷的神经突然放松,感到忽然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为了尽早攻克“考后综合征”这个难题,朱淑清立即带领团队深入调研、查摆问题,寻找体能、技能、智能和实战的内在联系,有人劝说朱淑清把这个问题先放—放,从年初到年尾忙个不停,也该给自己放个假了。可是朱淑清说:“我自己的事都是小事,等得;部队练兵是大事,等不得。”通过近一个月不间断的努力,朱淑清团队完成了《陆军班(组)战斗技能训练指导手册》,为官兵从赛场到平时的战斗力“续航”提供了重要参考。
就是这样一个在工作上不断进取的“拼命三郎”,却在评功评奖时总打“退堂鼓”,大伙都说他“做事总往前上,评功全往后躲”。朱淑清却说:“作为军事教员,就应该在钻研打仗提升战斗力上勇于人先,扎根育人受领荣誉时甘为人后。”
每次一和学员们走上田径场,朱淑清不服输的“进取心”就冒了出来。“唯一不能输的,就是5000米跑。我是一名教员,和学员待在一起是我最开心的。”
朱淑清的这颗“进取心”越来越让人摸不透。共同秉持着这样一颗“进取心”,朱淑清及其团队的成绩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2014年“桑赫斯特竞赛”集训选拔赛,开创国内校际实战竞赛先河;
——“勇士-2015”大赛场地由训练场移至陌生地域,全程贯穿实战背景;
——“铁拳-2016”首次采用电子打卡、战术靶标系统等信息化设备,大幅提高评判的精度;
——“精武-2018”首次引入院校学员和特战队员共同参赛,促进院校和部队互为“磨刀石”……
上图:朱淑清(中)在询问了解参赛队员的准备情况。
匡大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