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考察历史上秦国的崛起之路,可以发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功以才成 业由才广


■王卫平 闫红鑫

在列国纷争、王霸争锋的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由众诸侯之末的西陲小邦,历经5个多世纪的艰难经营,干戈搏杀,终于创建了一统天下的丰功伟业。考察历史上秦国的崛起之路,可以发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昭示了“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的历史规律。

秦穆公是秦国被周天子正式列为诸侯后的第9任君主,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很早就意识到,作为后期才加入诸侯序列的落后小邦,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他发现人才的嗅觉格外敏锐。秦穆公迎娶晋太子申生的姐姐时,送亲的队伍中有个叫百里奚的人,以前是虞国的大夫,晋献公假途伐虢,归途中把虞国也灭了,百里奚作为晋国的战利品,成了秦穆公夫人的随嫁奴隶。百里奚不堪其辱趁机逃跑,又被楚国人抓住了。秦穆公闻听此人尽管年逾七旬,但确实是个人才,就用五张黑羊皮把这个俘虏、逃犯兼奴隶的人赎了回来为己所用。这个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果真没让秦穆公失望,辅佐秦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也就是从这时起,秦国开始迈上崛起的正轨。更为意外的收获是百里奚还把另一个叫蹇叔的挚友介绍给了秦穆公,后来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也都成了秦国的将军。连大儒孔子也赞叹说:“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蹇叔被百里奚引荐入秦后,很快得到重用被任为上大夫。晋文公去世后,急于求成的秦穆公想趁晋国人治丧之机远攻郑国,在征求蹇叔的意见时,蹇叔认为劳师袭远不是明智之举,坚决反对,穆公非但不听,还将其臭骂一顿。后来的事实证明蹇叔的研判是准确的,秦军损兵折将,大败而归。这个惨痛的教训,使秦穆公认识到尊重人才攸关战场成败。在积蓄了3年力量后,他再次亲率大军征伐,在凯旋时,专门为当年战死的秦军将士举行公祭仪式,公开向蹇叔道歉。敢于为自己的错误埋单,绝不诿过于人,知错悔过,所宝唯贤,秦穆公是个好榜样。

如果说发现人才靠的是眼光的敏锐,那么起用人才彰显的就是胆识和智慧。秦国崛起初期,西戎曾是其身后的大患。一次,戎王派一个叫由余的使者到秦国来摸底。秦穆公了解到此人本是晋国人,因战乱流亡到了西戎,是当时难得的双语人才,此人于天下形势判断颇有见地,也深谙古今治乱之理。为了留住此人,秦穆公绞尽脑汁。他一方面针对戎人地处偏僻,文化生活落后的短板,派人给西戎送去女乐,使戎王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另一方面设法拖延由余的归期,使由余与戎王产生猜忌和隔阂。由余因得不到戎王信任,遂去戎而归秦,被穆公拜为上卿,为其伐戎献计献策。在由余的谋划下,秦穆公攻伐西戎取得重大胜利,免除了秦国的西顾之忧。英雄不问出处,选拔不问敌我,秦穆公的用才胆识可见一斑。

秦穆公对人才的强烈渴望和大胆任用,对秦国后世君主产生了深远影响。广开贤路,见贤不隐成了秦国传统。秦孝公的《求贤令》承诺“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国人公孙鞅闻令入秦,在秦国 “极身无二虑”地推行新法,“举国而听政”于鞅,使秦国步入兵强马壮的快车道。秦惠文王时,魏国人张仪入秦后,积极制造矛盾以分化敌人,成功离间了秦国当时最为忌惮的齐楚联盟。秦昭王时,楚国人魏冉,向秦王建议起用战将白起,白起一生征战七十多次而无败绩,使人闻秦师而悚惧。韩国人韩非在本国得不到任用,其著作传到秦国后,秦王嬴政赞叹说“寡人得见此人与游,死不恨矣”,并因而发兵攻打韩国,上演了打上门去抢人才的历史活剧。面对纷至沓来的各国卿士,秦人将客卿制度用到了极致,平台开放、规则明确,致使能者趋之若鹜,关中虽为秦土,却成为天下英雄人才共同出演出彩的舞台,人才集聚效应迅速凸显。从秦武王始设丞相一职,到秦二世而亡,在24位丞相中,有16人出于客卿。非但如此,在秦对外扩张的80余次战争中,由客卿担任主将的高达50多次。不拘于俗、不牵于世的处事风格,见贤不隐、引而不竭的开明态度,使客卿文化在秦国迅速蔓延,聚天下之智以攻天下,借天下之力以统天下。无怪乎后人感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可以说,在秦国还没有统一天下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对天下人才的集聚。正是因为有求贤若渴的识才慧眼,所宝唯贤的爱才诚意,立贤无方的用才胆识,见贤不隐的引才良方,才使秦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新时代,强国强军事业风劲帆直,只要我们有凝心聚力创辉煌的笃定自信,寻觅人才不遗余力,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就一定能集聚天下英才,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