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愿你常青”


■王辰玮

《雾都孤儿》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之一,可谓是名家名篇。马克思在《英国资产阶级》一文中指出:“现代英国产生了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通过自己描写生动的杰作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所有的职业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马克思提到的有萨克雷《名利场》、夏洛蒂《简·爱》等,而《雾都孤儿》的作者狄更斯则在这些小说家中处于奠基位置。

《雾都孤儿》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是在向世界揭示政治和社会真理,是富有深意的。这部作品的宏大主旨和社会关怀,是对贫苦阶层的救助与关怀。故事没有强迫性地说教道德准则,而是通过浪漫传奇色彩的故事,温情脉脉地呈现作者的观点。

作品开篇展现奥利弗·退斯特在济贫院的孤儿生活,这里的生活十分悲惨,孤儿忍饥挨饿、没有亲人,以教区干事邦布尔为首的一干人物虐待贫民、毫无良知,孤儿奥利弗面对着物质匮乏、环境恶劣等一些基本问题。

接着,作者又把小奥利弗置于一个更为险峻的境地——棺材店。奥利弗睡觉的地方活像一口棺材,在极小的年纪里面对“死亡”,这使他产生了极大的孤独和恐惧,而周围人诸如老板苏尔伯雷竟以此为幸事。对比之前的济贫院,虽然管事个个道貌岸然,但毕竟名义上是救济。在棺材店里,作为新成员,他受关注度极高,主角的悲惨命运也因此更加凸显。

从棺材店逃跑后,他结识机灵鬼、入住贼窝——布朗罗搭救——再次被捉进贼窝,行窃梅莱夫人家中被救。这样的情节设置除考虑故事精彩性外,其实还另有深意。以费金为首的恶的力量与以布朗罗和梅莱两家人为首的善的力量是在斗争的,故事在此进入高潮。它体现出对贫民阶层,尤其是奥利弗这种孤儿群体,如果善的力量不能够介入对其予以拯救,那么恶的力量就会将他们拉入深渊。

第18章中,费金正在对年幼的奥利弗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把他引入歧途,“诡计多端的老犹太已经使这个孩子落入圈套,他用孤独与忧郁去熏陶奥利弗的心,让他感到在这样一个阴森凄凉的地方,与随便什么人为伍都比独自沉浸在忧愁苦恼中好受一些,他现在正将毒汁缓慢地注入奥利弗的灵魂,企图将那颗心变黑,永远改变它的颜色。”这些惊人的文字,让我们看到恶劣的环境是如何对人进行扭曲的,奥利弗、机灵鬼、贝兹少爷那些可爱的孩子以恶为荣,天真的姑娘南希受尽折磨……这些无不令人痛心、震撼。

把南希与露丝相比较,甚至能比主人公奥利弗对作品主旨的揭示作用大。南希与露丝都是孤儿,但生活境遇上却形成了巨大反差。露丝因为梅莱太太的收养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南希却落入贼网,生活在幽暗、封闭、破败的环境。然而即使梅莱太太爱着露丝,但对露丝和哈利的相爱还是有心结的。哈利最后放弃了社会地位,和露丝生活在乡村,让我们看到作者的一种美好理想。而南希的问题——她虽然有一颗从善的心,想要重新开始生活,但是却放不下旧有的环境和自己牵挂的人。即使是费金,即使知道自己会死在赛克斯的手里,她也不希望他们受到伤害。这是多么沉重的枷锁,多么善良的心!

同时读者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无论贫民孤儿得到解救,或在恶的环境中适应存活,他们在后来生活中遇到关键问题,仍然是孤儿身份的社会歧视;在恶的环境中适应存活的,即便遇到了可以获得重生的机会,有时也很难迈出关键性步伐。狄更斯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描写,向我们揭示的不再是对孤儿解救层面的问题,而是开始关注孤儿被解救之后的生活问题,以及善的力量是否能够解救沉溺已深的孤儿群体。这将作品对孤贫群体救助的主旨推进到一个更加深邃的思考层面。

故事最后,作者写道:“他们确实得到了幸福。如果没有强烈的爱,没有仁爱之心,如果对以慈悲为信条、以博爱一切生灵为最高标志的上帝不知感恩,是绝对得不到幸福的。”这是作者从善良的心灵出发给我们的答案。

有人解读“Oliver·Twist”,“Oliver”有“常青树、常青”之意。作者狄更斯是童年有着艰苦回忆的人,青年时代因工作经常出入监狱和法院,使他目睹了种种悲剧。但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坚决拿起笔,用他文雅的绅士风度,为被压迫的劳苦大众送上一份“愿你常青”的祝福,同时用母亲般温情的声音,唤醒各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这对一个20多岁的青年作家来说是伟大而了不起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