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的一天早上,宁夏银川市公安局培训中心负责回收垃圾的苏丹师傅,刚刚打开值班室房门,就碰到了一件暖心事。
一张从门缝里塞进来的纸条,裹着23元钱,上面写着一段话:“老乡,早上我们走得早,找不见您,拖布我们拿走了,这是拖布钱,您再买两把……”
手捧着字条和钱,苏师傅的眼眶湿润了。
两天前,中心突然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武警宁夏总队数千名官兵战风霜、斗严寒,经过数百公里拉练,到这里宿营。
新建的培训中心尚未投入使用,条件十分简陋,官兵们只能打地铺。即便如此,部队依然秩序正规、内务井井有条,到处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可严谨细致的总队领导还是发现了瑕疵:几个巧克力包装袋扔在路旁,显得十分刺眼。
晚上总结讲评会上,总队政委杨立强专门提出“三不准”:不准留下一张纸片、不准损坏一件物品、不准留下一点垃圾,并掷地有声地说:“一定要教育引导官兵在野营拉练中传承好红色基因,展示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好样子!”
晚上,各单位纷纷展开大讨论。家住宁夏固原的机动支队一大队战士李党林深有感触地说:“从小我就听过‘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故事。当年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就睡在老乡屋檐下,还颁布了‘三大禁条’‘四大注意’等民族政策。这‘三不准’,就是我们要遵守的‘三大禁条’……”他和战士郭明、李旦主动请缨担负留守任务,准备在部队出发后把培训中心打扫得一尘不染,却找不到拖布。
几经辗转,他们来到门卫值班室,一眼便看到苏师傅,问道:“师傅,哪里有卖拖布的?”
苏师傅的儿子在新疆阿克苏当了7年兵,看到几个朝气蓬勃的战士,顿感亲切,便爽快地说:“我这正好有两个旧拖布,拿去用吧,不用还了……”
第二天凌晨六点,部队就开始起床打扫卫生,直到最后一辆车驶离营区,李党林三人收拾完毕,来到值班室还拖布时,发现苏师傅还没上班。
时间紧急,三个人迅速开了个“碰头会”。
“拖布一定要还,这既是诚信,也是纪律。”李党林说。
“也不能放到门口,不然会弄丢的。”李旦接过话茬。
最后,三人一商量,决定把拖布拿走,留下买拖布的钱。可拉练走得急,现在又都是手机支付,他们身上没带那么多现金。
于是,总共凑了23元钱。李党林又专门写了一张纸条,把钱裹好从门缝塞进去,才有了前面的一幕。
那天,当笔者找到苏师傅时,年过半百的他激动地说:“当年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才让老百姓看到了这支部队的希望。今天,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红军’走过,更看到了咱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