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桂林营盘:“军嫂菜系”烹出家的味道

■本报记者 陈典宏 卫雨檬 通讯员 黄远利


没有哪一家饭桌上的年夜饭,能汇集如此多的菜系,它们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军嫂菜系”。来自天南地北的军嫂,带来天南地北的菜肴,构成了第75集团军某合成旅独一无二的年夜饭“菜单”——

大年三十,离年夜饭上桌不到一个小时,第75集团军某合成旅警卫勤务连炊事班里,正紧张地上演着一曲欢快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呼呼蹿起的火苗,映红了军嫂陈晓霞的脸庞。她正挥动胳膊,犹如一个指挥家般娴熟地翻炒着一锅猪血丸子。

青翠欲滴的香菜和蒜苗,飘洒进锅里,伴着黄里带白的鸡蛋和红通通的辣椒,不住翻滚,香气一下子四散开来……

“嫂子,什么菜?真香!”

“这辣椒味浓的,是我们家乡的菜吧!”

闻香而至的战士们,七嘴八舌地“恭维”着嫂子。

“爆炒猪血丸子,我们湖南邵阳的一道名菜!”抹了抹满是汗的额头,陈晓霞开心地笑了。

战士们不知道,陈晓霞在几个小时前才刚刚抵达军营,她是全旅最后一名来队过年的军嫂。独自带着孩子历经3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她只为和丈夫李立斌一起吃顿团圆饭。

和陈晓霞一样,全旅还有来自天南地北的247名军嫂,逆着熙熙攘攘归乡的人流,来到军营过年,献上自己拿手的家乡菜。

248名军嫂,248个家,248道菜。没有哪一家饭桌上的年夜饭,能汇集这么多种类的菜系——来自天南地北的军嫂,带来天南地北的菜肴,构成了这顿独一无二的年夜饭“菜单”。于是,它们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军嫂菜系”。

一个军嫂一个家,一个口味一个菜。这顿年夜饭,军嫂们烹出了家的味道……

甜中带咸的糖醋排骨,让他们热泪盈眶

湖南的一碗香、东北的小鸡炖蘑菇、四川的毛血旺、山西的过油肉……合成一营火力连年夜饭的饭桌上,几道出自军嫂之手的菜肴,汇集了全国各地“最家乡”的美食,让官兵们垂涎欲滴。

上士单登杰的面前摆着一道诱人的糖醋排骨,熟悉的香味让他百感交集,这是妻子华婷特意准备的新春“礼物”。

从小在太湖边长大的单登杰,酷爱吃糖醋排骨,每次休假回家,一天不吃都惦记。两人已经大半年没见过面了,这次来队,华婷想通过亲手做的这道菜,给丈夫一个惊喜。

年三十下午,她悄然来到炊事班,开始准备需要的食材。在家时,她一个人不知做过多少遍糖醋排骨,步骤早已烂熟于心。

烧油、爆姜、煸炒,猪小排的表面变得金黄微焦,此时,华婷依次往锅里加入一勺料酒、两勺酱油、三勺米醋、四勺白糖……就像走队列喊的“一二三四”一样,军嫂烧起菜来也是行云流水一般。

不多时,一盘汁香满溢的糖醋排骨摆上了桌,成为“军嫂菜系”中的骄傲一员。

年夜饭就要开始了。单登杰刚刚走进食堂,还没落座,目光就被牢牢吸引。桌上摆满的各色菜肴里,他只看得见这一道。

“尝尝我的手艺,看有没有进步。”终于可以开动了。这盘油亮亮、香喷喷的糖醋排骨,单登杰已期待了太久。难掩欣喜和激动,他根本顾不上烫,夹了一大块就往嘴里放。

“嫂子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咱单班长真是好福气啊!”看着大家狼吞虎咽的样子,华婷心里很甜。这道菜她做了太多次,这个场景她也想了太多次。丈夫此刻满足的神情,和以往每一次吃糖醋排骨的样子重合起来,深深印在她的脑海里。

“班长,敬嫂子一个!”

“班长,来一个……”

饭桌上,战士们大声起着哄。有点脸红的单登杰,马上举手做投降状。

单登杰郑重地端起一杯饮料,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敬爱人:“老婆,跟着我,你受苦了……”华婷一下子愣住了,瞬间红了眼眶,赶紧转过头。

爱哭的妻子已经很久没在自己面前哭过了。一向大大咧咧的单登杰知道,部队移防这一年多时间,营盘在变,自己背后站着的这个女人也在变,变得更加坚韧,更加坚强。

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华婷是独生女,多愁善感。两人谈恋爱时,单登杰都不敢放开嗓门讲话,生怕把她的眼泪“凶”出来。

结婚4年,两人好不容易在部队驻地稳定下来,买了房还没住进去,10个月后又成了“牛郎织女”。

单登杰随部队移防那天,华婷躲在没人的地方,哭了半天。丈夫离开不久,她回到了老家浙江义乌,不久便发现自己怀孕了。

挺着大肚子坐公交车,被3个小偷盯上划破口袋;孩子刚出生3个月吵百天,熬得差点产后抑郁;孩子生病住院,一个人抱着孩子楼上楼下检查拿药……柔弱的她,夜深人静时,一个人不知哭过多少次!“很多时候,哭一哭也就过去了,哭反而才最管用。”

糖醋排骨是她和单登杰都喜欢吃的菜。每当她在家做这道菜,就会忍不住想起丈夫,眼泪也会一滴一滴落下来。一盘本该酸甜可口的菜,华婷嚼在嘴里却是甜中带咸。

菜是一勺子一勺子炒出来的,坚强也是一勺子一勺子练出来的。去年春节前,两人相约到部队过春节。可临近年关,单登杰考虑部队刚移防,便满怀歉意劝妻子下一年再来。没想到妻子没有一句怨言,满口答应下来。她变得越来越理解丈夫和丈夫背后的这个集体。

今年春节前,旅里邀请家属们来部队团圆。这次,华婷带着一岁多的女儿,高高兴兴地来了。她依旧要做糖醋排骨,与其他军嫂们一起,给丈夫和丈夫的战友们,做一桌圆圆满满的年夜饭。

将饮料一饮而尽后,单登杰给华婷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华婷又红了眼眶,但这一刻她没有落泪,只是抬手拉下丈夫的右臂,紧紧回握他厚实的手掌。

最难割舍的依赖,总是藏在味蕾里

夜幕降临,营区到处张灯结彩,新兵十二营的大学生新兵王毅恒却有些伤感。这是他入伍后在部队过的第一个春节。

王毅恒10岁时,他的父母皆患病早逝,是外公外婆一手将他拉扯大,省吃俭用供他上了大学。外婆身体有残疾,外公已经70多岁,为了减轻生活压力,他大学没毕业就选择了参军入伍。

新兵营高负荷的强化训练和严格的管理,让王毅恒暂时无暇想家。春节临近,王毅恒变得越来越沉默。

藏族排长尼玛次里发现,王毅恒最近吃饭时经常心不在焉,吃几口就放下了筷子。

平时尼玛次里和妻子斯那永宗打电话时,经常聊新兵连的事,而王毅恒就是他念叨最多的一个新兵——

昨天理论考核,王毅恒考了满分;今天3000米跑,王毅恒成绩提高了40秒;晚上睡觉,王毅恒咳嗽得有点厉害……

斯那永宗对丈夫的“移情别恋”,最初还有些吃醋,后来听得多了,心里竟也慢慢多了一份牵挂。她从丈夫的口中得知,王毅恒小时候,妈妈经常给他做一道他最爱吃的菜——油炸带鱼。妈妈去世后,每年的年夜饭,外婆也会给他做油炸带鱼。

食物是寄托情感的最好载体,这世上最难割舍的依赖总是藏在味蕾里。斯那永宗和丈夫一商量,决定今年春节来部队时,也给王毅恒做一次油炸带鱼。

一直在藏区生活的斯那永宗,从没有做过海鱼。为此,她早早在网上搜索做菜方法,提前准备了最好的食材。临行前,她还在行李箱里特意多放了一条哈达。

这条哈达跟着她跨越1800多公里,从云南香格里拉来到了广西桂林。

大年三十傍晚,斯那永宗早早地来到炊事班。油炸带鱼,是一道家常菜,烹饪过程看上去简单,但掌控好其火候颇需要些“功力”——将带鱼刮洗净切段,加料腌渍,拍上面粉,把油烧到七成热时下鱼段,油八成热时复炸一遍,炸到鱼段金黄色时捞出才算大功告成。

“这是你嫂子做的,赶紧尝尝。”尼玛次里将一块金灿灿的带鱼,夹到王毅恒碗中。

微闭着双眼一口咬下去,是熟悉的味道。远在桂林营盘,依然有人愿意为他做一道油炸带鱼。鲜嫩的鱼肉还带着刚炸出锅的温度,这让他想起了母亲。

“扎西德勒!”斯那永宗将那条洁白的哈达,挂到了王毅恒的脖子上。

“外公外婆,我们今天也吃了油炸带鱼……”年夜饭还未结束,这位大学生新兵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军嫂“拼”厨艺,烩出天南地北的共同味道

洗菜、切菜、准备佐料……大年三十,在合成四营炊事班准备年夜饭的身影里,多了两道“美丽的身影”:一个是二级军士长甘战永的妻子——“资深军嫂”吴运霞;另一个是四级军士长蒙子雄的爱人——年轻军嫂陈校玲。

两位军嫂手上忙个不停,嘴上却一直有说有笑,甚至还玩笑着说要比比自家手艺。看得出,两人交情不浅。其实,两个家庭更有渊源——

吴运霞和陈校玲的丈夫是一对师徒。那年,蒙子雄与陈校玲刚认识时,师傅甘战永和嫂子吴运霞主动当“军师”,帮他出谋划策,助他把心仪的女孩追到了手。

今年,陈校玲带着两岁多的孩子,第一次来部队过年。她和吴运霞相约,到炊事班给战士们做几道拿手菜,用家乡的风味点缀除夕夜这个团圆的时刻。

陈校玲做的是芋头扣肉。这是她们当地节庆席上的一道特色菜。削芋头、炸猪肉……年轻军嫂的厨艺也毫不含糊。这次,她还用上了秘密武器——从老家广西梧州带来的调料。

山东来的吴运霞正在做烧鸡。她的“秘诀”,是将整鸡放入油锅炸之前,先抹上蜂蜜。这样鸡肉就能炸出漂亮的金黄色,再煮和炖时,便能入味。

2014年,“准军嫂”陈校玲初次来部队探望蒙子雄时,热心肠的嫂子吴运霞就用这道烧鸡招待了她。两个女人一见如故。

当甘战永和蒙子雄并肩奋战在训练场和演训场时,两个军嫂也时常在电话和微信上分享“淘宝”心得、育儿经验。渐渐地,她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闺蜜。

起初,恋爱时的陈校玲并没有意识到,离别将成为她和丈夫日后生活的常态。结婚后,与丈夫聚少离多的现实,让没有什么思想准备的她,一下子陷入了情绪低谷。

吴运霞对这种无助和迷茫感同身受,在陈校玲最难熬的时候陪伴着她。

2016年2月,那会儿陈校玲刚怀上宝宝,孕吐十分严重,经常吃不下东西。加上婆婆患有脑血栓,行动需要人照顾。她只能拖着日渐沉重的身体,独自去医院做产前检查。那时候还总是联系不上丈夫,气得陈校玲哭着闹着要离婚。

吴运霞知道情况后,周末专程跑到蒙子雄老家看望她们。有空时,她会在微信上传授陈校玲克服妊娠反应和安胎的方法。她如姐姐般一边安慰开导陈校玲,一边叮嘱蒙子雄要多关心家里……

同为军嫂,你尝过我的辛酸,我也走过你的坎坷。如今,从祖国各地来到桂林营盘,在简陋的营帐下和战士们围坐一团,左手是心心念念的丈夫,右手是稚嫩纯真的孩子,回望这一路,竟也甘之如饴。

通红的光亮映着一片欢腾景象,军嫂烹饪的“大菜”一上桌,战士们就开始了“光盘行动”。

在战士们的啧啧称赞声中,两个嫂子的厨艺没分出个高低来,军营的年味却浓了几分。

不仅烧鸡和芋头扣肉没分出胜负,还有那猪血丸子、糖醋排骨、油炸带鱼……也没有。尽管每道家乡菜都各具特色,但军嫂们在制作时都加入了同一种“调味料”。这桌特殊的“军嫂菜系”,汇聚了天南海北的牵挂,融合了丝丝入味的关爱。因为无论在哪里,“家”,都是年夜饭的共同味道。

上图:嫂子们来队,新兵营的年夜饭吃出了家的味道。祁鹏飞摄

中图:春节期间,军嫂来到炊事班帮厨。赵 喆摄

下图:合成一营上士单登杰和妻子华婷一起吃年夜饭。秦 泉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