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罗斯国防部召见美国驻俄大使馆武官并向其递交照会,提议美方采取必要措施回归《中导条约》。此前,美国国务院宣布,于2月2日起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义务,启动退约程序。俄总统普京也针锋相对地宣布,俄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义务,不再就《中导条约》提议举行新的国际谈判。
细数目前美国已经退出的“群”,从气候变化公约到伊朗核协议,再从人权理事会到万国邮联,在这样一份“退群清单”面前,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举动,已让人们不再意外。
不过,眼下美俄之间围绕《中导条约》发生的交锋,在历史上并非首次出现。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就以反恐为名,退出了于1972年与苏联共同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当时俄罗斯就曾表示要以退出《中导条约》作为回应,只是最后并没有实施。
2007年前后,《中导条约》危机再次浮现。当时的背景是,随着北约进一步东扩,其在欧洲部署的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已经延伸到波兰等东欧国家,离俄罗斯近在咫尺。俄方多次表示,鉴于美国在反导弹领域所采取的行动,俄罗斯可能单方面退出苏联时期与美国签订的《中导条约》。
然而,2014年之后,美国却开始指责俄罗斯不遵守《中导条约》。2014年7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致信俄罗斯总统普京,指责俄罗斯违反《中导条约》。
这一事件的背景是不断激化的乌克兰危机。美国以此为由,在经济和外交上采取了“全系列”措施以孤立俄罗斯。在马航MH17航班坠毁、俄前特工父女中毒等事件发生后,美国继续层层加码出台新的制裁措施,使美俄双边关系进一步恶化。
之前虽然双方一言不合就拿《中导条约》说事,但都没有像今天这样走到“退群”的地步。当下,国际舆论普遍担忧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将恶化地区安全局势,破坏全球军控体系,危及全球战略平衡。多数欧洲国家担心条约作废后欧洲将成为两国对抗的竞技场,呼吁双方开展建设性对话。毕竟,在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美俄2010年签署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成为两国间仅存的军控条约。这一条约将于2021年到期,就美俄关系现状来看,双方续约的前景并不乐观。
应该看到的是,在美俄关系长期紧张的态势下,美国退出《中导条约》进一步搅乱了局势。正如俄罗斯前外交部长伊戈尔·伊万诺夫评价的那样:“危险的甚至不是这些计划本身,而是导致采取这种计划的思维逻辑。这种逻辑的背后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通过力量的压制或力量优势的威胁就可以主导世界。”
从这个角度观察,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和组建“太空军”、发布《核态势评估》报告以确保核能力“无可匹敌”等举动一样,都是这种逻辑下的产物。“退群”肯定会产生严重后果,而这些后果,正是美国“退群”的目的。这样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势必引起国际社会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