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春节黄金周已过,但海外各地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活动仍在持续。近日,在埃及、拉脱维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举行的活动有声有色,受到当地民众欢迎。春节,俨然成为一个世界性节日。“中国年”火热世界的背后,是中国国力的提升、开放程度的扩大以及世界对中国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接纳。
国家兴,文化才能兴。“中国年”火热世界,根本上要归因于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人“环球春游”成为新的时尚。国家移民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出境人员631.1万人次,同比增长12.48%。为吸引中国游客,各国纷纷出“新招”:日本政府1月起放宽签证发放条件,意大利10多个旅游城市的出租车开通支付宝付费,泰国机场开设中国游客专用通道……甚至法国时尚品牌“路易威登”也不甘落后,推出了带有小猪图案的围巾。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国力的稳步增强。正是因为腰包鼓了,生活好了,追求高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才有“闲钱”和“闲情”走出国门过春节。
人民富了,不仅愿意“走出去”,还热衷于搬“洋货”回家,更有不少人在家门口就买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洋年货”。北美蔓越莓、缅甸牛油果、新西兰银鳕鱼、波士顿龙虾、阿拉斯加帝王蟹、法国蓝龙虾、智利车厘子和澳洲鲜奶等,成为百姓新年餐桌的新选择。“洋年货”的走俏,无疑是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结果。去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关税总水平降至7.5%;今年1月1日前,包括大量食品在内的700余项商品实施进口暂定税率,税率降幅最高超50%……正是这一系列扩大开放的务实举措,才使得“洋味儿”能够更加便捷地出现在中国家庭的餐桌上。在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中,“洋年货”在中国走红,无疑给世界经济注入关键正能量,更体现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坚定支持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决心。
在“洋年货”乘着开放的“列车”走进中国的同时,“欢乐春节”等丰富多彩的春节庆祝活动也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各地。春节期间,“欢乐春节”在13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1500余场活动,涵盖演出、展览、庙会、广场巡游、非遗互动、讲座论坛、冰雪龙舟等30多种类型,为各国人民观察和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与此同时,一些外国民众踏上中国土地,“360度”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走进中国人家里,一起贴窗花、吃年夜饭、喝守岁酒、拜年送福,甚至还有外国友人登上春晚的舞台,与中国演员同台演出,共度除夕夜。春节文化,已然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在中国主动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国的认识。
虽然今年春节已过,但“中国年”带给世界的影响仍会继续。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中外贸易往来不会停止,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密切。更重要的是,作为各国人民观察和感知中国的一扇窗,春节让世界更懂中国,更加信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