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价值功能,就是从深层次激发官兵对于强军事业的文化认同感,把官兵紧紧凝聚于奋力进取的强军征程。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改革中新组建单位的建设上。新组建的武警北京市总队某机动支队以文化建设带动部队建设,以文化认同加速精神融合的做法,为我们带来启示。——编 者
记忆拉回到2017年12月31日这一天。朝阳初生,驻京某部营区,伴随着庄严的军歌,猎猎队旗迎风飘扬。授旗、交接,原武警部队某团和某支队合并转隶,武警北京市总队某机动支队正式成立。两个底蕴厚实、满载荣誉、在历史发展轨迹上又存在颇多差异的单位,如何迅速拧成一股绳、形成一鼓劲,尽快生成战斗力?从磨合到融合,这支部队经历了什么?
一
该支队的机动七中队和机动九中队来自两个“原单位”。前年筹备迎新春晚会时,两个中队同时准备了合唱节目。由于演出时间有限,彩排过后只有七中队能登台表演,七中队战士自豪地说:“我们合唱可在全军都拿过奖!”一周后,该支队组织群众性比武,九中队赢得第一名。九中队战士回击:“我们拼的是血性!”
事情虽小,却可窥斑见豹。由于地域不同、传统不同、背景不同,两个单位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和特色。2010年,机动七中队的90名官兵曾光荣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演出。在这个中队,一首首战歌时常唱响在执勤一线、任务前沿。机动九中队则是传承“志江连”血脉的英雄后代,对“战”的血性追求和对“胜”的强烈渴望一直伴随着官兵的血脉传承。
该支队党委清醒地认识到:“一支部队的精神气质是由历史沿革、驻地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塑造的。虽然客观上确实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实两支部队追寻的本质都是战斗文化,内核相通。”
作为新成立的驻守首都的机动部队,如何快速消弭差异、加速融合、形成战斗力是摆在该支队面前的紧迫任务。他们认为,必须发掘两支部队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基因”,结合新时代使命特点,激发官兵文化认同,让文化“软实力”在部队融合中发挥“催化剂”作用,加速部队精神内核上的融合。
二
追寻传统,才能确立文化认同之根,一场别开生面的“铁拳讲堂”就此展开。舞台上,来自不同“原单位”的官兵“朗诵者”和“受访者”围坐一圈,把两支部队的发展连成“时间线”,与历史对话,与现在共鸣——
70多年前,武警某团前身部队三下江南支援战斗,大大小小战役300场无一败绩……“你们是硬骨头部队,但你们不能骄傲,要勇于攻坚、争当模范。”这是1948年部队被授予“威震敌胆”荣誉称号时一位老首长的谆谆教诲。这个团的官兵一直以“攻坚模范”的精神激励自己,打仗当先锋,建设站排头。
50年前,武警某支队官兵住山沟、劈山洞,舞风钻、推小车,掘进坑道的总长度相当于从北京到郑州的距离,被誉为“铁拳”部队。历史一次次给予“铁拳”出击的机会。一声令下,全体官兵驱程几千里,紧急奔赴青海执行跨区任务;奥运安保、“两会”安保、“一带一路”峰会安保等重大任务,官兵恪尽职守,经受住了风险考验。“平时当标杆、战时当铁拳”,是某支队官兵划破天际的嘹亮口号。
时空转换,薪火相传。战争时期,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他们冲锋在前;和平年代,面对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敢打必胜。追根溯源中,两个单位的官兵意识到,两支部队无论是敢于挑战、攻坚克难的“基因”,还是勇争第一、争当模范的追求,都是浑然一体、血脉相连。
为了进一步加深交流,该支队开展中队“结对子”活动,每周安排一天“互动日”;以有特长的中队为基础,筹建电声乐队、合唱队、威风锣鼓队。在该支队组织的“警营文化节”中,官兵自导自演的微电影《奖杯》引发大家就如何面对调整改革展开热烈讨论。
单位融合怎么样,训练场是最好的“试金石”。去年8月,武警部队举办首届“突击”火力分队大比武,该机动支队派遣9名官兵代表总队参加比武,以精湛的技能取得北部片区第1名、武警部队第3名的优异成绩,崭露出新生力量的锋芒。
三
“总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忠诚史。从井冈山到北京城,一茬茬官兵跟随党中央、中央军委南征北战……”队史馆内,该支队官兵正在倾听红色故事。作为武警北京市总队唯一一支由编外两个单位合编组建的支队,转隶之初,他们便通过组织官兵参观队史馆、开展精锐之师系列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官兵对新集体的文化认同。
“精锐之师首先是忠诚之师。讲政治是‘命根子’、铸忠诚是‘硬任务’。”在该支队举办的“融入总队学什么、锻造精锐之师信什么”群众性大讨论中,一大队教导员武良的几句话语,引发大家思想共鸣。
价值是文化的核心,如果丧失了对核心价值的认同,文化认同就很难建立起来。走进新时代,融入新集体,到底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文化价值凝聚官兵前行?对此,该支队传承两支部队攻坚克难、勇当标杆的精神内核,重新归纳出“以忠诚为魂、以使命为要、以奉献为荣、以荣誉为重”的新时代“铁拳”精神,把官兵的思想意识统一到“在首都维稳精锐之师建设中当标杆、走前列”这一共同目标之下。
“2017年的10月1日,我还在辽西大地的新兵连摸爬滚打,从电视机上看着国旗护卫队从金水桥踏入天安门广场。那皮靴一下、一下地砸着地面,让人血液沸腾。那时的我没有想到,一年后的10月1日,我作为支队一员,身穿军装,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机动十一中队排长李佳雨参加“忠诚卫士心向党”主题演讲时的动情讲述,是官兵对新集体情感归属和价值认同的生动体现。
这也是该支队“铁拳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一年来,他们结合时代特点大胆创新,开办“铁拳影院”,开通“铁拳朗读者”军营广播,打造“铁拳合唱团”,把“铁拳文化”渗透到重大任务中。如今,该支队形成了“精神引领、气息熏陶、理论培育、荣誉激励、典型示范”五位一体的文化建设模型,新时代“铁拳精神”正激励着官兵阔步前行。
短 评 ■杜希光
把力道使在筋骨里
树立什么样的理念,从根本上影响着部队战斗力建设。新组建单位想要快速形成战斗力,关键在人的思想和观念。只有在思想观念上真正融合起来,一支部队才能合编合心。在这一过程中,从文化传统切入,通过文化手段促进精神融合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作为新组建的单位,武警北京市总队某机动支队的经验告诉我们,想要实现部队的深度融合,就要把力道使在筋骨里,着眼于从文化这个根本源头上解决问题。树高千尺根向下,水流万里有其源。即使曾经的驻地相距再远,但从源头上,各支部队都是沿着革命先辈铸就的精神血脉成长发展起来的,所共同拥有的文化传统便是新组建单位打牢官兵团结一心、谋事创业的精神基础。从根本上说,发挥好筋骨里的力量,让官兵真正养成文化认同、找到情感归属,从而尽快拧成一股绳、形成战斗力,也正是强军文化回应强军征程新呼唤、现实新需求的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