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推动保障能力建设转型发展


■吴学军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拓展深化,保障能力建设转型成为新时代军队建设的重要课题。推动保障能力建设转型发展应主动适应新体制,着眼新使命新任务,坚持为战保障、以战领建,打造配套可靠的保障体系,创新保障训练模式,提升保障质量效益,切实为能打仗、打胜仗奠定坚实基础。

保为战——牢固确立为战保障的科学理念

战争实践表明,保障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障作为作战体系的重要一环,为作战体系联“网”通“脉”供“血”,可以说,“打仗打的是体系,打体系打的是保障”,保障力不仅是战斗力,而且是重要的战斗力。

确立战保一体理念。如今,多域作战、并行攻击、一体化作战等作战概念逐步走向实战,作战空间维度不断整合压缩,“战”与“保”融为一体、无缝链接。确立战保一体理念,适应了现代作战是基于网络信息体系对抗的特征要求,将保障要素融入作战体系一体谋划、与作战准备一体推进、与战役战法一体运筹,让保障精准对接战场,切实用实战标准引领建设方向,用战时要求评估平时建设,确保综合保障与作战行动同步筹划、一体运筹。

确立集成多能理念。信息化局部战争中,小编组、大合成、模块化、多能化成为作战编组新要求,综合保障也要顺应集成多能的发展趋势。确立集成多能理念,应适应部队充实、精干、多能、合成的发展趋势,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要求,确定保障要素结构、调整专业比例,构建适应性强、反应灵活、精干高效的新型战役保障力量和集约化模块化野战化的战术保障力量,确保同一保障主体具备多种保障能力、满足多种用途。

确立全维直达理念。随着全域作战能力的提升,综合保障只有全维直达才能适应各种陌生条件下适时适量、持续可靠的保障新要求。确立全维直达理念,应着眼未来作战空间呈现多维多域态势,着眼军种间联合、军种内多兵种合同作战需要,建立报知、共享、推送的感知关系,拓展横向协调、授权指挥、越级调控的指控关系,以及支援协同、区域辐射、越级直达的行动关系,确立同步感知、立体超越、全维直达的“端对端”保障模式。

建为战——全面打造配套可靠的保障体系

坚持建为战,就是要克服“为建而建”“战建两张皮”现象,立起直面战场、服务部队的鲜明导向,推进保障体系一体化建设。

系统集成推进战场建设。坚持把战场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科学规划设计、统筹推进建设。注重从布局上实现集成化,着眼可能担负的使命任务,立足机动、定点两种模式,建立网状布局、互为支援的战场保障体系;注重从功能上实现集成化,无论基地建设、交通道路,还是野战供应点等,均应符合层级衔接、区域协同、节点辐射、动态聚焦等作战要求;注重从标准上实现集成化,所有建设项目要按统一的尺寸、型号和功能标准,确保在不失原有功能情况下互相替换。

快速精确构建储供体系。坚持把快速精确、端对端供应作为战场储供关键标准来把握。设计储供体系应着眼适应复杂战场环境,构建综合保障信息网络,建立保障链路、联通保障关系,增强体系灵敏性、适应性;构建储供体系应着眼科学合理布局,区分层次布势,超前预测预置,建立完善军民融合、网状布局、互为支援的物资储供体系;优化储供体系应着眼快速响应配送,打破业务利益“门槛”,全系统联网管理和调拨器材,动态掌控每件器材每个环节,优化保障关系和流程,使各级依任务和态势能够动态调整保障部署,临机组配保障模块。

模块编组升级维修服务。围绕“即插即用”要求,推动维修保障力量更加多能、编组更趋小型。具体讲,就是维修保障能力向“三化”拓展,即:向多能化拓展,每个维修保障单元嵌入多种维修保障模块,从而有效应对各种保障任务;向通用化拓展,开发维修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各军种通用装备数据库,建立通用作业程序步骤,就近就便实施维修保障;向灵活性拓展,着力生成到达即展开作战保障的快速适应能力、不同保障任务的快速转换能力。

练为战——着力生成灵活多能的保障能力

随着信息化作战样式不断演变、高新武器装备大量列装和维修工艺技术迭代更新,坚持练为战,既要创新保障训练模式,又要改进训练内容方法,推动保障能力转型升级。

抓集成合训。坚持系统集成强化能力,采取内容嵌入、阶段同步、时间统筹、专项组训的方法,依据作战任务和能力需求,强化要素集成、保障单元合成、指挥机构带保障群队系统联动训练,提升保障模块综合保障能力。坚持创新方法提效益,探索实施实装化训练、网络化训练、模拟化训练和基地化训练等方法路子,推动保障训练与作战的无缝衔接,建立基于信息系统的训练体系和体系训、体系保的方法路子。

抓课题演训。按照“先要素合练、后演习检验”的思路方法,突出复杂气象地形条件下实兵实装实修训练,利用退役报废装备组织实打实保,有计划组织新特弹药实打,采集战损及维修数据,推动保障训练与作战无缝衔接。加强新型保障力量和海外军事行动保障训练,探索实施新型作战样式、新质作战力量保障方法。建立健全联保联训常态化运行机制,探索实践力量编组运用方式方法,梳理总结联合战役保障指挥研练成果,提高联合作战保障能力。

管为战——切实提升为战保障的质量效益

彻底纠治过去粗放零散、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管理弊端,转变观念、科学管理,变“管家式”守摊子管理为“推送式”端对端服务,提高保障效益、倍增打赢能力。

聚焦战备建设强化管理。精准对接战备方案,依案调整完善保障计划,常态保持战备水平;精准对接重大战备演训活动,基于专业技术和武器装备战技术性能,及时对新装备使用、新弹药试验、弹药消耗量等提出建议,提升部队运用新装备新弹药的战技术水平;精准对接战备设施基础建设,按照“先保战备训练、再保装备维护使用、后保人员住用”思路,统筹推进训练场地、战备库房、专业库室和营房建设。

聚焦部队急需主动管理。切实将人物财向基层部队倾斜,为部队打仗训练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服务。及时推送信息服务,全面梳理各类装备器材用途、性能和使用方法,以及申请程序步骤等,为部队战备、训练和演习等提供装备器材使用“工具包”;实时推送技术服务,建立人才培养协作关系,跟踪新装备生产,提前介入、提前培训、提前储备,破解基层部队人才缺与弱问题;适时推送解难服务,定期抽组技术专家成立服务队,现地开展装备技术检测维修服务,面对面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就地开展技术骨干培训,帮助基层解决难题。

聚焦保障体系创新管理。精心组织“前瞻性”布局筹划,依据作战保障任务,整合后方仓库,前推装备物资;精细落实“全寿命”闭合管理,整合完善综合保障信息系统,建立装备器材从生产出厂、入库储管、部队使用“全寿命”管理链路,优化管理流程,存新用旧、动态更新,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精准推进“一站式”保障创新,借鉴网络化思维方式,探索建立网络化综合保障模式,变过去集中控制、层层流转管理模式,为依据态势任务自组织行动,促进保障效能的聚合放大。

(作者单位:东部战区陆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