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听到真话、在倾听中赢得尊重?罗荣桓元帅任总政治部主任时,曾这样给即将下基层调研的干部支招:“倾听时,请让官兵把话说完。”
罗帅这句“请让官兵把话说完”的提醒,也是很多基层官兵的呼声。1月6日,在某部组织的“如何提高机关基层恳谈会质量”网上调查中,74%的官兵希望机关干部“在恳谈会上尽量不要打断基层官兵的发言”。在《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不轻易打断,你耐心听孩子才会掏心说”,也被作者列为亲子交流的方法之一。
然而现实生活中,随意打断官兵叙述的情况很常见。细细分析不难发现,打断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我知道了,你别再说!”这是抢先打断,认为“官兵对情况不了解,说话有片面性,是乱放炮,应该马上给予解释”;另一种是“刚才你还那样说,现在你又这样说!”这是滞后打断,认为“官兵发表意见东拉西扯,说不到点子上”,于是就来句“你的意思我们理解,别说了”,不让人继续讲下去。
歌德有言:“等待别人把话说完,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养。”我党我军历来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在倾听官兵意见和心声时,耐心专注地听,是尊重官兵的体现。倾听时,即便官兵说的话有偏差,或者一时说不到点子上,粗暴地打断也不合理。如果动不动就不耐烦地打断,如何显示听的诚意?如何激发说的积极性?
更何况,有时候,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打击的既是对方,也可能是自己。在国外某电视台一档讲故事栏目中,当一个小孩绘声绘色地讲到,如果他驾驶的飞机突然没油熄火了,他会叮嘱乘客系好安全带,然后他迅速跳伞时,主持人愤怒地打断了他:“我们节目不欢迎自私的胆小鬼,下去!”后来,当这名主持人得知小孩是“跳伞下去拿燃料,然后再回来”的想法后,真诚地向这名天真的孩子公开道歉,并在个人网站上忏悔:“我粗暴地打断伤害了孩子,也羞辱了自己。”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要求各级干部,“到人民大众中去,把方方面面的意见听全听明白。听还要虚心,不要老打断人家。”交谈既是信息的交流,也是感情的沟通。有时候,当真诚地把对方的话听完了,问题可能就解决了。全国模范法官宋鱼水在审理一起案件时,原告就一个问题反复述说。担任审判长的宋鱼水没有打断他的陈述,而是神情专注,耐心倾听。事后,这位当事人对她说:“你是第一个完完整整听完我讲话的人,你对我的尊重让我信任你。”最终促成了案件的和解。
当然,不打断并不是毫无回应。在倾听时,通过点头、微笑等一定的肢体语言,适时作出会心的呼应,能形成良好的交流气氛,会让对方更愿意交心。如果在倾听时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对官兵的诉说没有任何表示赞同、理解的意思,近乎“木头人”一个,如此索然无味,就会使人感到“话不投机半句多”。
当然,倾听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情况,真正解决问题。如果意见听了,态度也很好,对反映却没有回应,下次交流时官兵就会认为“说了白说,不如不说”,从而关上心门。在倾听时,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当面给官兵一个明确说法。对那些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在现阶段确实不好解决的问题,耐心讲清楚、说明白,这样的态度,官兵岂能不欢迎?
(作者单位:32377部队)